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跳是反映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易達指出,當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發生時,也許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卻可能大幅增加中風、心臟衰竭的風險,提醒民眾如果明顯感受到自己心臟的跳動,且伴隨著不適感,像是胸悶、冒汗、感覺頭重腳輕等症狀,務必提高警覺就醫檢查。
心臟碰碰跳,可能出大事。李易達指出,心悸是指明顯感受到自己心臟的跳動,且通常會伴隨著不適感,除了緊張所造成的心悸之外,更要留意心律不整的相關症狀。
李易達說,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但心律不整的病人,心臟的跳動速率或節律不正常,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心跳加速、冒汗、時常感到心臟跳不停、心跳緩慢、喘不過氣、感覺頭重腳輕,嚴重時甚至會昏厥。
統計顯示,造成心律不整發作的危險因子包括心臟疾病、肥胖、藥物治療、慢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代謝異常疾病、電解質失衡、自律神經失調、老化、壓力,以及刺激性飲品,如咖啡茶、酒等。
李易達表示,心律不整的類型包括心臟搶拍(早期收縮)、心臟多一條傳導路線(繞迴路),以及心臟異常放電(如心房顫動、心房心搏過速、心室心搏過速)等。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心律不整?隨著科技進步,穿戴式智慧型装置,如智慧手錶、心律監測器,能隨時監測心跳變化,幫助早期發現心律異常。
李易達指出,心律不整的治療,依照病情的不同,有些病人只要使用藥物即可控制病情,但有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副作用造成病人不舒服,則可以考慮電燒治療,若是心房顫動,可選擇冷凍消融治療,或是最新的脈衝場消融治療,藉由隔離肺靜脈亂跳的電流,改善心房顫動,此外若是病人發作時會昏倒,有生命危險,則需置放植入式自動去顫器,當病人心律不整發作時可即時電擊救命。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