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王義川,一個從交通專業出身,卻因其高調的戰鬥形象和爭議性言論,在政壇上異軍突起。立委選舉,民進黨搶救王義川大兵失敗,但他很快地遞補洪申翰上位。王義川在立法院內外扮演的戰狼角色,風格鮮明,無疑為他帶來巨大的政治流量。然而,當這股流量轉向攻擊一筆對台灣至關重要的國際投資案時,我們不得不嚴肅審視,一個執政黨立委輕率發言,無論是蹭聲量或測風向,都讓人擔憂。
王義川委員在社群媒體上,影射質疑輝達(NVIDIA)在臺北市北士科T17、T18基地的落腳案涉嫌圖利或規避法令。他質疑北市府與新光人壽解約地上權後,為何能「不用招標直接指定」給輝達。不可否認,王義川的質疑切入點在於公共資源分配的程序正義。然而,這番質疑的時機與政治動機,卻顯得格外諷刺且令人費解。
首先,我們必須看清這筆投資案的份量:輝達是全球AI產業的領頭羊,其亞洲總部的選址對任何城市而言都是「重量級」的勝利。當臺北市政府在歷經冗長且繁複的地上權解約程序後,好不容易成功地為台灣爭取到這張國際級的「AI門票」,臺北市議會的藍綠白議員能夠拋下歧見一致鼓掌支持,證明這項決策具有高度的公共利益共識。
更關鍵的是,根據報導,內政部長劉世芳早在十月表態,認為北市府的自訂規定「已無法規困擾」,准予備查。這代表從中央政府的法規審查角度來看,此案程序是站得住腳的。此刻,同黨立委王義川跳出來,對黨內大老背書的決策提出圖利質疑,正如部分輿論所言,這恐怕是一場「刀刀見骨的黨內互打。」
外界將王義川此舉解讀為參選桃園市長的起手式,其政治盤算一目了然:透過攻擊臺北市長蔣萬安主導的案子,來樹立其戰鬥形象,為自己累積挑戰桃園市長張善政的能量。但這並非王義川第一次因追求聲量而引發爭議。從去年「手機定位事件」引發社會對個資監控的恐慌,到今年對在野黨立委進行「無差別大罷免」中扮演喊打喊殺的角色,他屢次以極具爭議性的言論,測試社會的底線和政治的風向。
有人稱他為「憨川」,有諷刺也有疼惜。但經此一役,就有網友諷刺「還以為憨川只是綽號,沒想到是真的!小丑式的政治表現,或許能為政黨帶來短期聲量,但當這股聲量被用來攻擊對台灣經濟前景至關重要的國際投資案時,其背後的執政黨風格就令人擔憂。
在爭取國際競爭力、發展AI產業的關鍵時刻,中央政府尚交不出成績單,地方政府好不容易苦心爭取到的重大投資,卻有立委出來扮演「找麻煩」的角色。
生雞蛋的沒有,找麻煩的一堆。政治人物若只顧眼前聲量與選舉利益,將政治鬥爭凌駕於國家發展之上,最終受害的將是整個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國際信譽。王義川的戰鬥,耗損的不是對手的支持度,而是台灣社會對理性問政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