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患「短腸症」的兒童因為無法經由腸道吸收足夠營養、維持應有的生長發育,必須依賴全靜脈營養輸液(TPN)過日子,或寄希望於小腸移植,打破無藥可治的現狀,健保署今(8)日宣布,8月起將給付國內第一個核准可用於治療短腸症的新藥,幫助病童縮短輸注時間,甚至可以脫離每天打針的日子,預估一年嘉惠約10名兒童病友,每人每年約節省藥費新台幣544萬元。
健保署是在6月19日召開藥品共同擬訂會議,通過2項兒童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降低家屬經濟負擔,最快於8月1日生效。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短腸症為先天或後天因素導致小腸長度偏短,小於其年齡正常小腸長度的4分之1,而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的最主要器官,短腸症目前無藥可治,影響所致,病童目前只能接受全靜脈營養輸液,或者期待可以接受小腸移植。
黃育文說,健保新增給付含teduglutide成分藥品,是國內唯一經食藥署核准的人類類升糖素胜肽(GLP-2)類似物,可用於治療短腸症,刺激腸道黏膜細胞增生,從而增加吸收能力,讓病童有機會縮短營養輸注時間,甚至可以脫離,不再需要營養輸液。預估每年嘉惠約10名兒童病友,健保挹注年藥費約5440萬元,每人每年約節省544萬元。
另外,健保署同時通過給付含captopril成分內服液劑藥品,則是心血管用藥,有別目前健保已給付的錠劑,兒童特殊族群於臨床須磨粉後使用,新增給付的是口服液劑,具給藥方便性、精準調整劑量等優勢,可用於治療「兒童之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後左心室功能不全、第一型糖尿病之腎病變」,預估每年嘉惠約148名兒童病友,挹注年藥費約711萬元,以最常使用族群12歲以下心臟衰竭兒童為例,每人每年約節省8.8萬元。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淹水區須警戒一個月! 羅一鈞:「碰汙水」去年連害24命史上最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