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天照一照「特殊光」就能改善失智?台灣市面上近來出現許多主打「40赫茲頻率的光照」的燈光產品,全因為有研究顯示,接受特定的聲光刺激有望成為治療失智症的新方向。不過,國內專家多認為,相關研究證據的累積目前仍是進行式,雖有部分動物實驗與初期人體研究認為有用,但也有不少研究並未發現這些效果,一切言之過早。
市面上出現許多聲稱能改善失智症狀的燈光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40赫茲頻率的光照,是否有延緩大腦退化的效果」。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謝宗勳表示,阿茲海默症是因為大腦內累積了類澱粉蛋白,而有基礎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的實驗小鼠大腦中,25至100赫茲這個頻率範圍的腦波會降低,所以才開啟了「用40赫茲光照刺激」的研究,希望能找到非侵入性的技術來幫助失智症患者。
40赫茲頻率光照技術,最早來自2016年的研究。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曾祥非說,當時研究團隊發現40赫茲聲光刺激可清除小鼠腦中的類澱粉蛋白,但較大型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仍在執行中,這個方法是否能驗證在人體上,需待該試驗的結果才可得知。目前若要使用這個技術作為治療的方法,需保持謹慎但樂觀的態度。
曾祥非表示,研究提到的40赫茲聲光刺激和一般的光線和聲音不同,前者指的是每秒閃爍40下的光,後者是每秒震動40下的聲音。雖然還待進一步研究驗證,但聲音也可能有引起40赫茲腦波的潛力。
曾祥非提醒,至於市面上出現聲稱使用40赫茲光照的產品,雖然有些資料顯示,40赫茲光照在實驗室的細胞上有效;但實際上無法用40赫茲光直接照射我們的腦內細胞,必須要驗證人眼接受到40赫茲光照是否有反應,才可能進一步討論療效。他本身進行最新研究也發現,市面上部分產品並未在人腦中觀察到40赫茲的腦波與該光照同步。
曾祥非強調,目前的問題是許多研究無論實驗對象是老鼠或人的大腦,沒有先驗證40赫茲光刺激後,是否真的有腦波反應。若接受40赫茲光刺激,大腦沒有腦波反應,幾乎可確定之後不會因40赫茲光照而產生療效。
謝宗勳補充,即使研究在輕度失智症患者身上有觀察到40赫茲聲光刺激能改善認知功能,在重度失智症患者身上可能不會有效果。且目前多數的40赫茲光刺激研究,使用阿茲海默症基因老鼠,所以還不清楚在人類身上的長期效果。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教授鄭嘉雄強調,使用40赫茲聲光刺激是一種處置方式,目前仍不是正式的治療。何況目前的研究都沒有確認40赫茲聲光刺激的當下,是否會引起人腦內40赫茲腦波的反應,這使得我們還不知道若要使用這種技術,究竟需要刺激多久才會有效果,以及效果可以持續多久。
鄭嘉雄提醒,雖然動物實驗中,40赫茲光照顯示出具潛力的效果,但在人類研究,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結論,神經機制及長期效益也尚未明確,仍需更多動物及臨床研究,以了解究竟有無確切、可以解釋的機制,才能看到40赫茲的聲光刺激技術帶來任何認知功能的改善。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睡不好真的「傷大腦」! 長庚研究:高齡者睡眠差影響腦淋巴排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