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筆陪伴的溫柔革命 科學美育協會攜慈暉園用藝術照亮生命

發表日期:2025 / 07 / 14

藝術不只是技巧的展現,更是心靈對世界的回應。高雄市科學美育協會13日將第14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移師鳳山紅十字慈暉園舉行,回顧雙方長達20年的藝術陪伴歷程,透過展演與公益行動,見證藝術如何成為療癒與連結的橋樑,也為特殊院生點亮一束溫暖的生命之光。

↑圖說:高雄市科學美育協會第14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特別移師鳳山紅十字慈暉園舉行。(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這場別具意義的會員大會現場,由協會前理事長許曉丹演出自創歌曲與舞蹈,搭配現場公益捐款儀式,不僅是對慈暉園長年合作的致意,更彰顯協會持續擴展社會參與、深化藝術教育的行動力。現任理事長楊友茂表示,「每一筆創作都是心靈的發聲,每一幅畫作都是存在的見證」,藝術能讓弱勢者重新被世界看見,並獲得尊重。

↑圖說:前理事長許曉丹帶來自創歌舞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紅十字慈暉園與美育協會的結緣始於前院長林玲君任內,當時邀請藝術教育者吳素蓮入園授課,開啟以畫筆為橋的陪伴之旅。接任院長的許靖勤更進一步推動生活美育與跨障別藝術競賽,將藝術轉化為院生表達自我、建構自信的重要途徑。吳素蓮長年無償教學,始終堅持「畫畫不代筆」原則,強調原創與真誠。最初院生的畫作多以灰褐色為主,隨著情感連結與自我認同建立,畫布上開始綻放繽紛色彩,走出模仿,展現創造。

↑圖說:協會創辦人吳素蓮(左二)長年奉獻美育教學,也讓慈暉園內院生有了色彩更豐富的世界。(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院區牆上「集體創作」畫作,已成為慈暉園視覺與情感地景的一部分。2010年一幅名為「巨眼彩繪」的作品,更被譽為台灣特殊教育藝術的經典,凝視著觀者的雙眼,喚起社會對尊嚴與自由創作的深切省思。相關創作紀錄也彙整於畫冊《靜默的力量》,由朝陽扶輪社社長李育嘉贊助出版,見證藝術進駐慈暉園的重要里程碑。

會員大會中氣氛溫馨動人,協會自創歌曲《神畫》、《科學美育之歌》等由周嘉麟、卓美攻、林昆宏等人攜手演出,現場歌聲與畫筆交織,共鳴情感與祝福。多位會員也以實際行動響應捐款,包括許曉丹與郭琇娟各自捐出1萬元,支持畫畫班與協會推動更多美育行動。會員們幽默溫暖的發言,更彰顯協會如家般的凝聚力與生命情誼。

↑圖說:多位會員也以實際行動響應捐款,支持畫畫班與協會推動更多美育行動。(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長年投入的理事群吳素蓮、宋瑞珍、許曉丹、許西平等人,除教學與策展外,更編撰《南濤季刊》、開設畫室、陪伴院生創作,用堅持與溫情為台灣社會藝術實踐注入深厚能量。他們的畫筆不是工具,而是療癒、教育、連結與承諾的象徵。

這場歷久不衰的藝術行動,持續在高雄慈暉園默默進行,讓特殊院生透過色彩找回生命光芒,也讓社會看見被忽略的美與力量。高雄市科學美育協會與慈暉園的攜手,不僅是一段跨越20年的合作歷史,更是以藝術為名的溫柔革命,正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