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鄧哲偉專欄】川普關稅、中國讓利:世界進入雙軌經貿秩序?

發表日期:2025 / 07 / 14
【鄧哲偉專欄】川普關稅、中國讓利:世界進入雙軌經貿秩序?

鄧哲偉/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再度掀起關稅風暴,預告自8月1日起,將針對各主要貿易夥伴課徵新一輪關稅。與此同時,中國則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經濟戰略:對53個與其建交的非洲國家實施零關稅優惠,試圖以市場開放換取外交認同。兩大陣營不同的經貿布局,預示著全球正在邁入「雙軌經貿秩序」的新時代,而這樣的轉變,對台灣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抉擇的十字路口。

川普代表的是「築高牆」的經濟民族主義。透過關稅壁壘,他試圖逼使外國企業回流美國,重振製造業,強化國內就業。然而,這套「美國優先」的關稅戰略,在開發中國家眼中,越來越像是一種經濟封鎖,而非互利共贏。相較之下,中國走的是另一條路——「搭平台」:讓利、零關稅、基礎建設援助,乃至於一帶一路倡議,無不強調合作共榮。這場「高牆 vs. 平台」的博弈,已悄然改變了國際經貿的權力天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瓦帝尼(台灣在非洲唯一邦交國)被排除在中國新一輪零關稅名單之外。這不僅是經濟政策,更是赤裸裸的地緣政治手段。中國以市場誘因為武器,穩紮穩打地削弱台灣外交空間。發展中國家在考慮生計與發展的現實壓力下,對「中國模式」的接受度逐年升高;而川普的「關稅外交」,對這些國家來說,反而顯得既高傲又疏離。

在這種雙軌秩序之下,台灣面臨的處境變得愈加艱難。一方面,我們與美國共享價值、戰略同盟,受惠於美國對印太區域的重視;但另一方面,我們卻難以提供與中國同樣規模的經貿誘因,也難以取代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基礎建設與進出口需求角色。當世界逐漸分裂為「以美為首的關稅區塊」與「以中為首的讓利同盟」,台灣的經貿與外交選擇恐將受到更大掣肘。

事實上,這場博弈的輸贏,不全然取決於稅率高低,而是在於一國是否能提供穩定、持續的經濟合作關係。美國目前的政策給人一種朝令夕改、動盪不安的感覺;而中國雖然背負國際質疑,但至少在執行政策上展現出一貫性與可預測性。這也是為何愈來愈多中低收入國家寧可選擇中國,而非美國。

那麼,台灣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應該看清一個事實:我們無法與中國比資源、與美國比軍力。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靈活、可信、具高度彈性的合作夥伴。我們可以在科技、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等領域,持續深化與非建交國家的「準外交」合作。透過實質貢獻,爭取長期的信任,而非僅僅靠邦交數字。

其次,面對全球經貿秩序分裂,我們不應急於選邊,而是應該靈活布局、拓展多元市場。例如,推動與中東歐、中南美洲、南亞等地區的雙邊經貿關係,甚至思考如何利用新興平台如RCEP、CPTPP等架構間接參與區域供應鏈。

最後,我們也應該倡議並主導一種「第三條道路」的經貿思維,以價值驅動發展,以合作替代對抗。這或許是台灣在全球雙軌秩序中,唯一能突圍的空間。世界的經貿遊戲規則正在改寫,關稅與讓利兩種武器交錯使用。台灣既非大國、也非市場巨人,但我們的智慧與靈活,可以在看似封閉的棋局中,為自己創造轉機。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Donald J. Trump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鄧哲偉專欄】台幣成亞洲最強貨幣 王者榮耀的眼淚

【鄧哲偉專欄】別讓「反傾銷」成為自由市場絆腳石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