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

陳慈陽學者變大法官被提名人 葛如鈞:政治投機「打臉自己」!

發表日期:2025 / 07 / 14

【警政時報 包克明/臺北報導】

對大法官被提名人陳慈陽的適任性,國民黨立法委員葛如鈞今(14)日在立法院質詢中火力全開,直指陳慈陽在學術立場與政治現實間搖擺不定、角色錯亂,甚至在質詢中一度語塞,形同人格分裂,引發外界質疑其是否具備擔任憲法守護者的誠信與定見。

葛如鈞詢答大法官被提名人。(圖/葛如鈞國會辦公室)
葛如鈞詢答大法官被提名人。(圖/葛如鈞國會辦公室)

葛如鈞指出,陳慈陽於2007年曾推動《第二共和憲法草案》,主張廢除總統制、改為內閣制;又在2017年接受考試委員審查時公開批評我國憲政體制紊亂。然而,如今面對被提名為大法官的重責,陳卻未向總統提及任何制度改革,甚至對過往主張急欲撇清,僅以「角色不同」敷衍應對。葛痛批,「現在的陳慈陽,是否正在打臉十八年前的陳慈陽?」。

大法官被提名人陳慈陽在院會接受詢答。(圖/葛如鈞國會辦公室)
大法官被提名人陳慈陽在院會接受詢答。(圖/葛如鈞國會辦公室)

當葛如鈞委員進一步追問陳慈陽對修憲、政黨解散、言論自由與環境權等核心憲政議題的立場時,陳卻反覆以「15人合議制」和「要看事實證據」為由閃避回應,拒絕展現個人見解。葛如鈞質疑,「若一切皆以合議為藉口,那立法院何必審查個別被提名人?」。

更令人擔憂的是,面對內政部長劉世芳日前喊出「讓賴清德做台灣國的主人」等爭議言論,陳慈陽不願正面回應,僅稱這是「政治言論」,應予「尊重」。葛如鈞怒斥,「若連違憲論調都能以政治言論輕輕帶過,那人民的憲法保障豈非淪為笑話?」。

陳慈陽在質詢中多次自稱「平凡的教授」,面對追問又強調「不是在發表學者見解」,身分混淆不清,讓人格角色出現斷裂。葛如鈞批評,這樣的人選恐陷入政治投機,難以無懼壓力地捍衛憲法,令人擔憂是否「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此外,在涉及行政院針對附議案的釋憲爭議時,陳慈陽雖認為「應即接受立法院決議」,卻又放任行政院以語意辯解閃躲責任,無法明確援引《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加以捍衛,引發葛如鈞進一步質疑其是否具備憲法法官的堅定與擔當。

唯一獲得肯定的是,陳慈陽於言論自由議題上表示,反對經濟部以提告手段打壓言論,並同意國會應擁有更大預算修正權限。但葛如鈞直言,身為大法官被提名人,光靠「學者身分」表態遠遠不夠,關鍵時刻仍須挺身而出,明確表達立場,守護憲政體制的核心價值。

葛如鈞結論指出,「我們今天要任命的不是一個會閃躲的教授,而是一位能扛起憲法大任的大法官。」他呼籲社會共同關注此次提名案,拒絕讓無法堅守原則、逃避責任者進入司法院,讓憲法成為真正受到捍衛的最高法。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獅子會會長陳永騰涉偽造印文!兩度被停業數罪併罰判刑10月確定
【獨家】殯葬大亨邱裕荃違章屢罰不怕?!富貴天境持續違規違法天理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