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張亞中專欄】賴清德過境美國 有變數?誰的得、誰的失?

發表日期:2025 / 07 / 18
【張亞中專欄】賴清德過境美國 有變數?誰的得、誰的失?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在台灣正面臨「大罷免」政治風暴之際,總統賴清德卻傳出即將出訪中南美洲,並擬過境美國的消息。消息曝光,會否有變化?這場過境之行,會是誰的得、誰的失?

根據媒體與外電報導,賴清德擬於8月初出訪巴拉圭、貝里斯與瓜地馬拉三個邦交國,途中將過境美國紐約與德州達拉斯。雖然總統府依慣例對行程三緘其口,但過境美國兩大城市的訊息由有心人士放出,顯見背後已有經過盤算的政治考量。

此時不惜違反保密原則,冒著破局風險,過早釋出過境訊息,顯然與7月26日即將舉行的「大罷免」息息相關。當前賴清德在國內民調滑落,民進黨又亟欲為大罷免戰役增添聲勢與動能,急需一場「外交曝光」。此舉不僅有助於凝聚綠營士氣,壓制在野黨,更能藉由對岸預期中的強烈反彈,進一步操作「反共保台」的政治氛圍,三重效果皆對大罷免有利。

北京勢必會強烈反對,給予美國壓力。但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會輕易退讓?關鍵在於民進黨政府是否已為此「過境安排」開出足夠的經濟代價。

華航上月才宣布引進13架飛機,短短一個多月後,是否還有財務能力再次購機,引發質疑。然而有媒體透露,賴政府有可能已承諾將進一步大規模採購美國波音飛機。更有早前報導指出,台灣擬投入逾百億美元協助美國在阿拉斯加興建一條長達1287公里的天然氣輸送管線。此外,民進黨政府先前已提及將成立「主權基金」進行對外投資。賴是否會藉機對美國釋出更多投資承諾以換得過境美國?

川普本質上是一名商人,「交易」始終是其行事準則與信念。若川普同意賴清德過境,勢必將激怒北京,甚至可能干擾未來的「習川會」安排,以及阻礙川普急於取得大陸的稀土。但若賴開出的「價碼」足夠吸引人,遞上足量的訂單、投資與資金,川普不是沒有可能權衡得失,擇賴先取。惟不論如何選擇,川普與美國必然是個贏家,可獲實質利益。若可過境,賴清德與民進黨則得其所需的政治紅利,雙方各取所需,實為一場「雙贏交易」。

那麼,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輸家?答案顯而易見:台灣人民與兩岸和平的「雙輸」。

對台灣人民而言,國家資源被當作政治交易的籌碼,外交政策從國家利益的考量淪為個人聲望與政黨「大罷免」的工具,納稅人所繳之錢,竟成為「買路財」的外交支票。

對兩岸關係而言,過境美國可以短暫營造「台美友誼」的舞台效果,但在那麼在燈光熄滅、謝幕之後,留下的將是台海局勢將更加緊繃,讓台灣深陷更高層級的戰略風險。

賴清德與民進黨為何不會認為是「雙輸」?因為認知不同,對利害的看法就不一。賴清德堅信其「台獨」與「反共」路線,並認為激怒北京無傷大雅;同時,他認定過境美國有助於鞏固政權、提升聲望、強化「大罷免」力量,因此,即便犧牲國家整體利益、動用龐大民脂民膏,他亦視為是「值得的投資」。

我們或許無法阻止賴清德為了短短過境美國而不惜揮霍數百億的國家資源,但我希望讀者能夠清楚意識到:這場缺乏實質外交效益、與國家安全無關、僅為虛榮政治操作而設計的「過境秀」,本質上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甚至是極不值得的豪賭。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賴清德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請改漢光演習為綠光演習

【張亞中專欄】徹查台師大抽血案、嚴辦相關人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