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人工智慧公司 xAI,近期在旗下聊天機器人 Grok 中測試名為「伴侶模式(Companion Mode)」的新功能,允許用戶與虛擬角色進行高度個人化互動。這項更新一推出便在社群平台引發熱議,尤其是其中虛構動漫女友角色「Ani」,因語言、外觀及情感回應帶有明顯性暗示,被質疑遊走情色邊緣,甚至跨越道德紅線。
除了Ani,另一角色「壞魯迪(Bad Rudy)」則以粗俗語言與暴力語境與用戶互動,對話內容涉及宗教冒犯、火災幻想與明顯敵意,使得整體設計遭遇社會輿論抨擊。外界擔心,這些虛擬角色將逐步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邊界,特別對青少年造成潛在影響。
雖然系統標示建議13歲以上使用,並提供「兒童模式」切換,但實測發現,即便開啟限制功能,用戶仍能觸發不當對話,顯示內容管控機制漏洞明顯。有評論指出,這種缺乏審查的AI伴侶功能,將兒童暴露於情慾與暴力資訊,恐違反多國平台規範與兒少保護法規。
根據 xAI 說法,Grok 伴侶角色將持續更新,未來將提供更多互動選項,包括語音對談、服裝客製與角色劇情解鎖。公司內部文件顯示,此功能目標在於打造“真正理解用戶”的AI伴侶,進而成為日常情感的數位依靠。但在技術進展背後,心理學界與倫理學者則投下警告信號。
哈佛與史丹佛多位學者指出,當AI角色回應用戶所有需求時,人類將可能習慣不被挑戰的關係模式,長期依賴可能導致社交退化與價值觀扭曲。專家也憂心,類似工具若成為犯罪或性幻想出口,恐對社會秩序造成實質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AI伴侶的研發已非xAI專利。Meta 近期亦傳出正在內部測試名為「Project Omni」的社群AI聊天機器人,計畫導入至Instagram與Facebook平台中,主打日常陪伴與主動式對話,鎖定孤獨族群與低互動使用者。相較於xAI的高度風格化內容,Meta則採取相對保守與溫和策略。
儘管AI虛擬伴侶帶來技術創新與新型商業模式,但其社會影響與法律風險仍未明朗。當虛擬角色逐漸取代真實連結,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情感關係,或將迎來根本性重構。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罷免說明會強調從未刪育兒津貼 黃健豪:自擔任民代就關注兒童議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