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創作的旅程,從一個微小的靈感開始,高雄市立圖書館舉辦的《好繪芽,繪發芽!》2025好繪芽繪本創作班,便是一塊讓創意發芽、茁壯的沃土。成果展自7月1日起於總館4樓潮間帶展區展出,透過30位學員的原創作品、手稿與創作紀錄,呈現他們歷經四個月密集課程後的豐碩成果。7月19日的成果分享會更邀請創作者與觀展民眾面對面交流,分享繪本背後的靈感來源與創作心路,現場氣氛熱絡,充滿創作能量。
↑圖說:高市圖館長李金鴦(中)頒贈本屆創作班學員的作品集畫冊予兩位導師。(圖片來源: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高市圖館長李金鴦表示,自2019年啟動「好繪芽」繪本創作班以來,已累積近200位創作者參與,逐步形塑南部繪本創作社群的雛形。圖書館長期致力推廣圖像閱讀與本土創作,並藉由課程、資源與展演空間,串聯產業、教育與創作者,逐步打造南台灣繪本創作的重要基地──高市圖國際繪本中心。第六屆課程以「經典與創新」為主軸,從故事架構、角色塑造到分鏡設計,層層引導學員發展個人風格,成果令人驚艷。
↑圖說:學員於課堂間熱烈交流與討論創作。(圖片來源: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今年度課程自3月至6月共進行十日密集訓練,由兩位資深導師張淑瓊與崔永嬿領銜,並邀請海狗房東、陳致元、劉旭恭、黃郁欽等九位業界繪本創作者與編輯人授課,涵蓋創作技術、產業趨勢與著作權等面向,為學員打造紮實的創作後盾。崔永嬿坦言,繪本創作雖篇幅短,但每一頁都藏著豐富的深度與細節,如何兼顧敘事與圖像張力,是創作最具挑戰之處。而她所見,本屆學員普遍展現出強烈的創作野心與實踐力,讓她感受到一股令人振奮的能量。
↑圖說:高市圖於課程結束後辦理成果展覽,學員 高慶樺 向參與成果分享會的民眾介紹自己的創作歷程。(圖片來源: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張淑瓊則以「文化養分」形容繪本的多樣性。她認為,不同背景的創作者經驗互相激盪,加上客座講師的分享,讓學員對繪本的表現形式有更立體的認識。「高市圖國際繪本中心的存在,讓不同文化背景的繪本可以在這裡被看見、被理解,對創作者來說意義重大。」
對學員而言,這段創作歷程也滿載收穫。學員吳東益提到,課堂上彼此的交流與建議,是他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支持,「有同儕的陪伴,讓人更願意突破自己。」另一位學員吳韶寶則分享,課程讓她首次深入思考圖文之間的節奏與空間配置,「那是一種很微妙的敘事力,讓圖畫不只是畫面,而是能引導閱讀的語言。」
↑圖說:創作班成果展展出本屆學員於課堂期間所創作的繪本故事,包含:畫作、草圖、分鏡設計,以及手製小書等多樣作品。(圖片來源: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好繪芽,繪發芽!》成果展將展至8月31日,透過草圖、分鏡、角色設計與樣書等多元展示,呈現繪本從無到有的完整歷程,也讓觀者得以一窺每本作品背後的情感與故事初心。高市圖邀請市民走進這片創作的園地,一同見證繪本如何從點滴靈感中發芽、開花、成書,也為這群懷抱夢想的創作者們送上最誠摯的祝福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