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晶片關稅影響台GDP約0.1-0.3個百分點!若擴大美農產品和汽車進口 惠及消費者

發表日期:2025 / 07 / 23

星展銀行(台灣)今天舉辦第3季經濟展望線上記者會,研判對等關稅對台灣經濟的總體影響,預計將小於4月時原先的擔憂程度。由於科技類產品已被排除在外,受對等關稅影響的產品範圍已顯著縮小,產品價值約為300億美元,僅佔美國從台灣進口總額的26%。

星展預估對等關稅對台灣GDP的直接影響,估計為0.2-0.5個百分點,而半導體關稅(如果僅針對晶片)的直接影響,估計為0.1-0.3個百分點。預計財政刺激措施可抵銷這些影響。當前的預測並未納入最壞的關稅情景,即半導體關稅廣泛擴及到科技產品,且稅率極高。

星展指出,半導體關稅仍然是個主要挑戰。根據IEEPA徵收的對等關稅目前面臨法律挑戰,而半導體關稅將透過美國商務部的232條款調查來實施,確定性程度相對更高。

如果半導體關稅僅限於晶片,對台影響應該不大。 2024年,美國從台灣進口了155億美元的半導體,僅佔從台灣進口總額的13%。由於替代品有限(尤其是先進節點晶片),加上價格彈性較低,台灣晶片製造商應有能力將成本轉嫁給美國客戶。

然而,如果半導體關稅擴大到廣泛的科技類產品,將帶來顯著影響。 2024年,除半導體外,美國從台灣進口了價值620億美元的資訊與通訊類產品(簡稱資通產品),包括顯示卡、AI伺服器等產品,這些產品加起來佔美國從台灣進口總額的一半。即使彈性較低,被列入關稅清單也會對台灣的出口和GDP產生較大影響。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星展認為台美有可能達成貿易協定,台灣有空間對美國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目前,台灣在農業和汽車領域的進口關稅與非關稅壁壘較高。美國對台出口的產品中,原油是最大類產品,肉類和乘用車僅位居第七和第八位,2024年的出口額均僅約10億美元左右。

星展認為,若擴大美國農業和汽車領域的進口,預期將惠及台灣消費者,且不至對國內業者造成嚴重競爭。根據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RCA),美國在農業、能源和交通運輸領域實力雄厚,而台灣在電子、化學品、橡膠、塑膠和金屬領域表現優異,雙方在貿易結構上處於互補。

星展認為,台灣第2季GDP成長可能大幅超出預期;第2季出口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4%,主要受對美國市場出貨量的推動,這可能意味著3個月的關稅暫停期間,出口商提前出貨。同時, 出口大幅成長主要受資通產品帶動,台灣的出口表現亦優於其他亞洲主要經濟體,這也顯示AI相關的科技產品需求仍然強勁。

不過,第2季民間消費明顯減弱,可能反映股市回檔和房地產市場疲軟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消費者也可能因為預期進口關稅調降而延後購車。

星展預期下半年經濟成長將放緩。出口可能會因提前出貨而有所回調,儘管AI需求可能會繼續提供支撐。隨著財富效應趨於穩定和進口關稅不確定性的緩解,消費有望出現反彈。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也可能在下半年支撐內需表現。

星展將2025年的台灣GDP成長預測,從3%上調至4%,以反映提前出口和強勁的AI需求。同時,考慮到提前出口的回落以及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疲軟,2026年的GDP成長預測從2.4%下調至2%。

星展也將2025年CPI通膨預測,從1.9%下調至1.7%,2026年預測從 1.7%下調至 1.5%。由於匯率升值和去年貨幣政策緊縮的滯後性效果,需求和供應面的物價壓力均可能趨緩。下半年電價調漲的可能性將是一個主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