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吹垮民進黨的綠電神話 賴政府錯誤能源政策的下一步?

發表日期:2025 / 07 / 24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嘉義台南等地停電、斷訊半個月餘,然而已劃設光電開發區的面積近3500公頃、開發至少1100公頃的台南七股,眼見明明光電系統近在咫尺,如今光電板散落海上、魚塭,身處種電冠軍區域的居民卻無電可用,顯得諷刺無比。

重炮抨擊賴政府的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指出,受災民眾在斷電、缺水、無網路訊號的三重困境中求援無門,宛如「與世隔絕的孤島」。陳質疑電信業者與政府部門毫無擔當,「NCC、數位發展部、交通部在哪裡?電信公司責任又在哪裡?」。諷刺的是,台南是綠營發展光電的重鎮,3年前各派系間為了光電利益,甚至引發學甲88槍案,如今卻在風災後成為電力與通訊孤島,主要是光電案場並未接軌社區能源系統。

蔡英文執政後大舉建置綠電,曾訂下2025年綠能占總能源20%的目標,但2年前民進黨預知政策即將跳票,因而提前將目標下修為15%。其整套能源政策架構,主要是把「再生能源占比達標」當成KPI,並未考量「社區能源韌性」的電網設計,這也是讓台南人質疑種電用的是我們的地,發出來的電卻用不著。

同時地方民意代表也掀出背後牽涉到一連串「漁電共生」政策與光電開發利益。陳昆和議員指出,台南七股、將軍、北門一帶,從兩三年前開始大規模設置光電板,許多當地居民曾提出抗議無效,光電設置面積超過1,500公頃,部分地區仍持續施工中。

陳昆和表示調閱台南市政府資料,漁電共生案通過審查的僅約四成,撤銷約兩成,仍有三成多尚待改進。他質疑部分光電公司早已透過貸款獲利,例如蘆竹溝20公頃光電案,設置費用被灌水至20億,銀行貸款八成達16億。但實際上,營造成本可能僅6,500萬元,剩下的利潤與貸款資金流向成謎。

陳昆和痛批「假養魚、真種電」,而政府監管卻形同虛設。他透漏這些光電公司開設門檻低,只需資本額50萬元到200萬元就能申設,無需環境影響評估,有光電業者名下開設40間公司,疑似透過小公司拆帳規避監管與貸款審核,「光電政策讓有心人藉機套利,卻讓災區民眾斷電數日,實在是吃相難看。」

從日前高雄大樹和山光電場的讓茂密森林變成一片光禿,到這次屏東佳冬海上光電浮台遭颱風擊潰,顯示民進黨的光電政策已行不通,卻依舊抱著廢核的神主牌不放。台灣地少人稠,所謂的發展綠電,讓農田埤塘山林都成了一片黑色,海上堆建的光電場抹去了碧海藍天,因為一個錯誤的能源政策,卻要國家和人民付出如此龐大的財政及環境代價,卻便宜了部分短視近利的財團和貪婪的公務員。

民進黨以「核廢料無法處理」為由堅持廢核,但一個丹妮絲颱風吹垮了民進黨綠色家園的神話,這些光電板所製造出來的「綠能廢棄物」,未來如何回收及再利用?民進黨又如何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