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高官警告:台灣能源過度依賴液化天然氣恐成中國攻擊目標

發表日期:2025 / 07 / 25

美國海軍情報局(ONI)前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近日在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ECC)舉行的「與台灣同一陣線:反制中國政治戰」聽證會上發表談話,引起各界關注。他指出,中國正在對台灣進行壓力測試,通過包圍台灣的方式展現救援無法抵達的情況,這是一種心理戰術,目的是讓台灣失去自我防衛的希望。

史都德曼特別強調了台灣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他建議台灣應該擁有多元化的能源供應,而不能過度依賴液化天然氣。他警告說,如果台灣過度依賴液化天然氣,可能會在危機爆發時成為中國針對的弱點。史都德曼表示,雖然他支持台灣發展太陽能光電和風電的綠能政策,但他認為台灣至少需要保有一座核電廠,以確保在衝突時能夠維持基本的能源供應。

這一建議得到了清華大學特聘教授葉宗洸的支持。葉教授表示,史都德曼的建議不僅務實,而且顯示出對台灣現況的深入了解。他指出,台灣目前幾乎將所有的備援電力壓在天然氣上,這其實存在極高的風險。葉教授解釋說,台灣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僅約7到11天,而核能發電的燃料安全存量可達18到36個月。在可能面臨海上封鎖或交通中斷的情況下,核能可以提供更穩定的電力供應。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也多次公開表示可以協助台灣發展核能。他指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可以為台灣提供包括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和核能在內的可靠能源來源。AIT更表示願意協助台灣引進核能新興技術,並解決核廢問題。

然而,對於重啟核電的建議,台灣政府持謹慎態度。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回應說,政府對於核電的原則包括核能安全無虞、核廢有解,以及社會有共識。他表示,政府肯定史都德曼對台灣再生能源政策方向的支持。

專家們指出,俄烏戰爭可作為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在戰爭期間,俄軍攻擊了烏克蘭境內所有的火力發電機組,但不敢攻擊核電機組。烏克蘭後來就依靠核電維持最基本的供電。這一經驗凸顯了核能在戰時的重要性。

此外,今年四月共軍軍演中模擬攻擊高雄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更加凸顯了台灣能源安全的脆弱性。許多學者專家呼籲政府應該檢討並制定應對緊急情況的能源方案。

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潛在的軍事威脅,台灣的能源安全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台灣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