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大失敗後,民進黨內開出第一槍,新北市議員李宇翔發文指林右昌不應請辭,賴清德才應辭主席展現專心治國態度,並點名卓內閣執政年餘讓人民無感,應立刻總辭改組,而總召柯建銘明顯與社會脫節該辭去不分區立委,但隨後馬上將有關黨政高層的相關內容全部刪除;對於李宇翔的「勇敢」,民進黨內人士一方面為他捏把冷汗,另一方面也在觀望剛愎自用的賴清德總統後續動作。
2014年11月底賴清德總統以72.9%高得票率連任台南市長,民進黨雖在市議會掌握過半席次,卻在操盤議長選舉時失算,造成國民黨李全教當選議長,接著賴清德宣佈李全教賄選案在司法未釐清前,不進入議會,期間包括監察院以首開地方自治史「官員集體不進議會」惡例,動搖民主社會核心價值,違失重大為由通過彈劾賴清德。賴清德反指監察院違法濫權,傷害民主。
當年台南市府官員集體不進議會長達230天,充分表現出賴清德總統寧可硬幹,也不願妥協退讓的性格,因此讓賴清德在基本教義派中建立起強大的信仰,台獨金孫的稱號不是浪得虛名。但賴清德似乎忘了當時民進黨在議會擁有多數席次,而且身處深綠舒適圈,綠營推個西瓜都能選上的台南,和如今國會朝小野大豈能同日而語,他的傲慢與剛愎終於嘗到苦頭。
立法院在藍白聯手下,一年來通過《財劃法》、《憲訴法》、並刪除部分中央政府總預算,或許法案有爭議性,但過往國會法案,都是透過朝野協商來化解紛爭,也才會造就王金平和柯建銘兩人在立院的地位;但賴政府以來,即使朝小野大仍然選擇毫不妥協的激烈做法,不斷在大法官釋憲、覆議做對抗,激化朝野對立,最後直接翻桌,搞起毫無正當性的大罷免。
大罷免以來,賴政府放任青鳥和曹興誠、八炯、閩南郎等言行頗受爭議者,不斷無的放矢,連不少淺綠支持者都氣憤地投下不同意票;黨內人士認為,賴清德一路都在台南的深綠舒適圈,從未到雙北參選,或者高雄市執政,讓賴清德同溫層太厚,不同於前總統陳水扁一開始就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奮戰,賴顯然缺乏理解藍營和中間選民的想法。
對藍營來說,相較三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在執政和論述能力都是最強,蔡英文雖然沒打過基層選戰,但勝在懷柔和「命好」,至於賴清德能力普普,論述之差在團結十講中亦曝露無遺,但賴清德的自我感覺良好卻遠勝前兩位,傲慢與一言堂式的管理,造成如今整個執政架構都建立個人意志;從「喬王」突變成老番癲,柯建銘充其量只是揣測上意的魁儡,如今卻成了大罷免大失敗的首惡,當執政者聽不進任何諫言,展現出來的就是人民給賴政府的期中考試,打個大鴨蛋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