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升晶片供應鏈升級浪潮 法人叫好半導體迎長線成長紅利

發表日期:2025 / 07 / 29

AI應用快速擴張,美國總統川普也於23日的AI峰會上公布「AI行動計畫」,鬆綁一系列對AI的管制與資金運用,推動AI以及美製晶片發展。投信投顧業者也紛紛表示,這波AI驅動不僅推升整體半導體技術門檻,也使產業價值鏈皆能受惠全面擴張效應,建議投資人宜及早配置具跨區域布局與成長動能的核心半導體價值鏈、把握長線成長契機。

百達投顧指出,AI快速發展,推動晶片製造從技術競賽走向地緣博弈。在高效能運算與雲端 AI晶片需求帶動下,晶圓代工廠紛紛啟動多點擴產。以台積電為例,目前除台灣基地,已在美國亞利桑那、日本熊本與德國德勒斯登建廠,亦在美、日擴大2奈米製程產能。超微執行長蘇姿丰便直言:「儘管美國生產的晶片成本較台灣高5%- 20%,但為了分散關鍵晶片供應來源,這是值得的。」

地緣重組的重點不只是遷廠,而是價值鏈整體的重新訂價與資本重配,當去全球化成趨勢,產業鏈從上至下都進入重估期,能掌握區域優勢的供應商,將成為下一波投資布局的起點。

百達投顧指出,AI晶片設計與製程工具正進入價值重估期,隨著2奈米技術接近量產,設計驗證與模擬設備的重要性快速上升,受惠企業從終端品牌延伸到中上游供應商,成為下一波市場關注的焦點。如科林研發(Lam Research),作為先進製程設備領導商,受惠晶圓廠資本回溫、美國在地製造加速啟動、高階晶片對製程的精準度要求提升,市場對其設備需求成長預期明確升溫。

百達投顧指出,新思科技(Synopsys)提供 AI晶片設計與模擬所需的軟體工具,近期收購模擬軟體企業Ansys,強化在系統設計與工程模擬的整合能力。截至7月24日,兩家公司近三個月股價皆上漲逾 45%。市場明顯開始重估那些真正站在技術升級核心的企業角色。

百達機器人科技策略團隊表示,看好AI帶動的半導體與製程升級趨勢:資料中心為提升效能與成本效率,持續採用高階GPU與晶片;美歐製造業回流,也推升對設備與自動化技術的需求,半導體成為關鍵受惠產業。策略團隊看好半導體與相關設備的長線升級動能,積極提升相關配置,截至6月底,該基金的半導體比重達45.6%,高於晨星分類下同類型平均的26.3%。

百達-機器人科技截至7月24日,基金規模105.6億美元(約3103億新台幣),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主題型基金。

「鉅亨買基金」表示,AI帶動的並非短期炒作,而是深層結構性變革的起點。股市每一次創新高,都可能是下一輪產業升級的起跑點。對投資人而言,現在並非離場時刻,而是應將目光放遠,持續留在場內,才能把握住AI長線紅利。

「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表示,根據歷史數據,道瓊工業指數首次上漲十倍花了58年,第二次縮短為31年,第三次僅需14年。這些轉折背後,無一不是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如今,AI不僅能自主學習,還能不斷優化自身,觸發資料飛輪效應,進一步強化其應用效率與價值。AI使用人數越多,數據越豐富、學習能力越強,形成正向循環。隨著這波AI革命持續擴大,未來股市十倍成長所需的時間有望大幅縮短,財富擴張進程也將加速。

 

張榮仁指出,從大型語言模型到仿人機器人,AI正快速進入自動化與自我進化的新階段,改變的不只是產業生態,更牽動人類文明的走向。業界預期,若AI結合自動化與太空技術,人類有望在數十年內實現月球自動化生產線的夢想,大幅提升生產力與算力效率。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技術轉型中,投資人應將目光放遠,以長線視角擁抱AI帶來的資本成長新契機。

面對AI引爆的加速時代,投資不僅需要前瞻眼光,更需要務實策略。張榮仁建議,投資人不必糾結高點與否,關鍵在於是否有持續參與未來成長的機會。以持續創新高的盤勢來看,單筆投入風險的確較大,可以善用具定期定額及逢低自動加碼功能的自動化投資機制「超底王」,持續建立投資部位。建議可持續關注AI、半導體、自動化等關鍵領域的基金,善用科技驅動的紅利,才能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穩健把握資本成長的長期契機。

主動群益台灣強棒ETF (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摒除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變數,目前全球AI應用持續擴強,衍生對算力的強勁需求,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IT及AI應用上仍極具競爭優勢。整體而言,在關稅風險可控、AI趨勢不變,台股後市表現可期。

00982A昨天上漲1.58%,股價再創上市以來的新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