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地檢署在2022年8月偵辦一起杜拜人蛇集團案時,對外公布了一段「豬仔」受虐影片,引發了一連串的爭議。該案件涉及至少50名台灣人被騙至杜拜,其中22人被誘騙赴杜拜從事所謂的高薪打字工作,結果卻淪為詐騙集團的打工仔。
檢調在查扣的手機中發現了這段施虐影片,顯示一名操著中國口音的男子手持電擊棒對一名台灣男子進行凌虐。為了警示台灣民眾不要輕信國外高薪陷阱,檢方決定公布這段影片。然而,事後調查發現,影片中的受害者潘男實際上是赴柬埔寨淘金的「豬仔」,與杜拜案件並無關聯。
潘男在付贖金後返回台灣,隨後主張檢方公布影片導致他遭受更嚴重的毆打。在人權團體的協助下,潘男向監察院投訴並提出國家賠償訴訟。監察院的調查結果認為,高雄地檢署未詳細查證影片的真實性,也未適當去識別化,僅憑調查局高雄市調處的說法就對外發布新聞,違反了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的規定。因此,監察院通過了對高雄地檢署的糾正案。
然而,高雄地方法院簡易庭法官駁回了潘男的國賠請求。法官認為,檢方發布新聞稿及影片的行為並未違反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的相關規定。此外,根據檢方提供的證據,潘男在檢方發布新聞稿及影片之前就已經遭到詐騙集團的虐待。潘男無法證明詐騙集團是在看到相關報導後才對他施虐,或因此而加重虐待程度。
這起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司法機關發布敏感資訊的討論。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在高雄地院門口召開記者會,聲援潘男並呼籲司法機關在處理類似案件時應更加謹慎。高雄地院表示,潘男可以就此判決提出上訴。
此案件凸顯了在打擊跨國犯罪與保護受害者隱私權之間的平衡難題。檢方發布影片的初衷是為了警示民眾,但卻因未能充分核實資訊而引發爭議。這也提醒了執法機關在公布案件相關資訊時,需要更加謹慎,確保資訊的準確性,並充分考慮可能對相關人員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