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兌換美元,7月以來回貶0.98%,也帶動海外基金出現匯兌收益,換回台幣的報酬率,終於擺脫連續3個月的匯損。總計7月以來截至7月28日為止,金管會證期局核備的967檔境外基金(包括股、債、平衡型、票券、另類投資)平均上漲2.23%,其中,626檔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2.79%,55檔混合資產(平衡型)基金平均上漲1.94%;264檔債券型基金平均上漲1.1%。
在各區域股票型基金方面,大中華股票型、台灣股票型和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型基金,7月以來表現領先,其中,大中華股票型基金,單月平均上漲7.72%。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美中貿易協商持續朝正面發展,中國於美國以外市場出口強勁,而且政策鼓勵企業將更多資金和精力投入到自身業務,讓落後產能有序退出,激勵大中華股票型基金表現居前。
相對地,拉美股票型基金,7月平均下跌4.22%,表現墊底;不過,拉美基金今年以來平均仍上漲10.9%,表現仍居前段班。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表示,中國將繼續提供政策支持以提振國內經濟並支撐股市、印度央行今年已多次下調基準利率有利企業投資與消費者支出領域、南韓與台灣企業對貿易不確定性最敏感,但任何形式的政策奧援都將為成長提供額外支撐。
蘇庫瑪.拉加表示,整體而言,對美國作為投資避險資產地位的質疑、美元走弱以及難以預測的政策,將促使愈來愈多資金自美國移轉出去,這可能會對亞洲市場等資產類別產生催化劑作用,鑑於亞洲股市的評價面優勢與各國多元題材,將推動資金流往亞洲市場。
產業型基金部份,美股漲勢擴散至其他產業,美國食藥管理局啟動CEO傾聽之旅,直接與生技業溝通,欲加速創新藥品審查,加上有個別藥物臨床試驗結果佳,帶動生技基金7月以來平均上漲8.01%,表現領先。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表示,生技產業預期的併購活動、精準醫療、AI持續創新、資本管道改善、腫瘤學和基因療法等高成長領域的實力堅強,可持續提振整體生技股前景。擁有創新產品線的生技公司,特別是在腫瘤學、罕見疾病領域,仍被廣泛視為有吸引力的併購目標,因此易有爆發性的機會可期。
若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依舊是黃金及貴金屬基金,平均上漲41.3%,投資人帳面獲利豐碩。
主要債券及平衡型基金部分,美國美元平衡型基金平均上漲2.39%領先。純債券部份,則以高殖利率的美元計價新興市場債和非投資級債漲勢居前。
富蘭克林投顧建議,核心首選平衡型基金、中天期債組的複合債,以及非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股市持續看好長線趨勢正向的科技及創新科技產業,堅持定期定額。另外,順應全球分散投資浪潮,建議可選擇全球公債或新興國家當地公債型基金、日本和印度股票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