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恁早!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一聲親切的客語與日語問候,揭開一場跨文化交流的序幕。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與財團法人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攜手舉辦「日本Hippo Family Club臺灣交流-青少年客家文化高雄參訪活動」,7月30日於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熱烈展開。活動吸引來自日本關東、關西地區10至13歲的青少年與家長、台灣接待家庭及隨行人員共約80人齊聚高雄,在語言互動與文化體驗中展開深度交流。
↑圖說:參訪活動透過多元語言的互動進行(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提供)
這場交流活動不僅是一趟文化參訪,更是一堂跨語言的生活實驗課。開幕儀式上,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秘書宋貴龍在園區文物館前向遠道而來的貴賓致意,他表示,語言與文化是促進相互理解與和平共處的重要橋樑,此次活動透過多語言的互動與在地文化的深度體驗,讓日本青少年親身感受臺灣客家文化的魅力,也讓高雄接待家庭與國際社群建立真實連結,是多語社會共融的最佳實踐。
在專業導覽人員的帶領下,參訪團深入園區文物館,從建築特色到典藏文物,體驗客家傳統生活、信仰與農耕文化的豐富內涵。導覽過程不時穿插客語發音教學,鼓勵日本青少年開口模仿,笑聲與學習聲此起彼落,語言不再是隔閡,而是交流的橋樑。
↑圖說:參訪團成員親手體驗搗「粢粑」(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提供)
文化體驗課程更將多語實踐發揮到極致。基金會特別以客語、日語、華語及英文解說,讓大家動手搗「粢粑」,體驗傳統客家麻糬的製作。當「おいしい」與「好食」交錯響起,語言的界線被甜香的米香瞬間打破,透過味覺共享,文化也更貼近彼此的心。
接下來的藍衫鑰匙圈手作活動,則從傳統服飾出發,講述藍衫背後的歷史與象徵意義,並結合色彩詞彙的客語教學,如「藍衫」(lamˇ-samˊ),讓語言與文化在手作中自然交融。日本青少年完成作品後紛紛表示,將帶回家鄉與親友分享這段特別的高雄回憶。
↑圖說:六堆傳統文化「攻炮城」的互動,在自然交流與文化碰撞中,成功營造語言學習的真實情境。(圖片來源:高雄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提供)
下午行程則以六堆文化中的傳統活動「攻炮城」作為壓軸,在緊張刺激的互動過程中,文化與語言再次自然碰撞,讓青少年在遊戲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整日活動不僅深化日本學生對客家文化的理解,也讓高雄的親子家庭親身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打造接軌世界的在地平台。
此次參訪展現高雄市政府推動多語政策與文化外交的具體成果,透過民間力量與市府攜手合作,高雄正逐步在國際文化交流網絡中打開影響力,也以「客家」為名,將台灣在地文化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