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雁默專欄】台灣關稅高於馬來西亞與柬埔寨 羞辱性極強

發表日期:2025 / 08 / 01
【雁默專欄】台灣關稅高於馬來西亞與柬埔寨 羞辱性極強

雁默/自由撰稿人

所謂「暫定20%關稅」,根據賴清德的說法,是天花板,台美談判仍在繼續,最關鍵的「投資美國」條件還沒談妥,因此關稅還有下調空間。

一般來說,台灣被拿來與日韓比較,主要是出口產品同質性較高,彼此是競爭關係。在「投資美國」的部分,日本砸了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台灣被認為介於3000-4000億之間。

然而,對台灣而言,羞辱性極強的不是與日韓比,而是與東南亞國家比。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都是19%,比起送出「護台神山」的台灣,硬是低了1%。

關稅稅率,取決於三個因素,投資,讓利,採購。所謂「讓利」就是開放本土市場,所謂採購就是購買美國貨。

以此為基礎比較台,馬,柬,泰 —— 台灣的投資,讓利,採購皆尚未揭曉。

泰國在讓利的部分免除超過一萬項美國產品進口關稅,吸引美企在泰投資,降低數位服務稅5%(2年);在採購的部分,泰國承諾購買美國能源與波音飛機,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此外,泰國承諾在未來5年內削減70%泰美貿易逆差。重點是,泰國無需投資美國。

柬埔寨獲得的待遇比泰國更簡約,僅承諾取消對美國稅,象徵性購買10架波音737客機。此外,柬埔寨無需投資美國。此屬於象徵性讓步。

馬來西亞獲得的待遇比柬埔寨更優,不必開放本土市場,無需投資承諾,對比所有東亞經濟體,馬來西亞簡直贏麻了。

那麼,重點就在於台馬的出口產品重疊度高低了。

台馬出口產品重疊度最高的是電子與半導體產品,此一領域皆為台馬的出口主力。其次就是機械設備與光電儀器。

設使美國在「232條款」中對台灣的電子與半導體產品課徵大於等於20%的關稅,而馬來西亞未被課徵,而是適用於19%關稅,那台灣大輸馬來西亞。

原因不是1%的差距,而是主力產業被掏空與否的差距。很明顯,馬來西亞不必投資美國,但台灣主力產業卻要大舉移美。

重點在於,台灣電子廠赴美設廠的頭幾年,仍是得從台灣出口電子零組件到美國廠,但關稅比馬來西亞高,且「洗產地關稅」是40%,這將迫使台商也得投資馬來西亞,在該國設廠供應零組件給美國廠。

這麼看來,馬來西亞不但能獲得美商投資,還能獲得台商投資,主力產業根留本土,又不必對美開放市場,完全是東亞大贏家。

換言之,這將造成台灣主力產業四分五裂的格局,那麼,美國要求台灣投資超過3000億美元,以換取5%以內的關稅豁免,台方就無可能拒絕了。

割地賠款,莫此為甚。難怪,就算是親綠分析者,都認為20%是大失敗,而我們都還沒細談「讓利」與「採購」的部分,即農業衝擊,食安衝擊,能源衝擊,若干非電子業的本土製造業衝擊。

賴清德雖說20%是天花板,但川普可沒這麼容易對付,他可以將20%作為「地板」來壓迫台灣擴大讓步,不聽話就25%,讓台灣產業團滅。

這就是「反共護台」導向對美讓步的下場,怎不去問問馬來西亞是怎麼辦到的?看來馬國是寸土不讓。而在怎麼看,泰國與柬埔寨的待遇也比台灣好,而他們還遠比台灣親中多了。

我就問那些樂觀預估的青鳥分析師,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范雲向美國說明 如何做一個「假人權份子」

【雁默專欄】大罷免會出現「兩顆子彈」奧步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