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AI生成圖片夯 專家提醒:勿隨意上傳私人照片 小孩更應嚴格保護

發表日期:2025 / 08 / 17
AI生成圖片夯 專家提醒:勿隨意上傳私人照片 小孩更應嚴格保護

AI聊天機器人近來掀起熱潮,許多人喜歡將自己的照片上傳後轉換成卡通風格或趣味角色,雖然新奇有趣,但專家提醒,這樣的行為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隱私風險,尤其涉及孩童照片時,更須謹慎。

國外有網友分享,日前在家庭聚會上,有親戚展示經AI修改過的家庭合照,當下讓他心中一沉,因為照片一旦流出,往後可能被任意使用,甚至被利用於未知用途。對方提醒親友要提高警覺,但也坦言,不確定警告是否真正被重視。

專家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大眾對風險「缺乏認知」。許多人未曾思考:照片上傳後究竟會流向何處?是否會被用於AI訓練?照片中是否隱藏住址、街道標示等敏感資訊?甚至,當事人是否全數同意照片被上傳?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

除了資訊外洩,照片一旦遭到駭客入侵或資料外洩,更可能淪為深偽(deepfake)素材。專家警告,自拍照若被惡意拼貼,極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而照片即使在聊天紀錄中消失,也不代表真正被刪除,背後伺服器仍可能留存副本,用於審查、訓練或其他未公開的用途。

專家提醒,民眾並非毫無選擇權。使用前應仔細閱讀隱私政策,了解平台如何蒐集、保存與使用資料,並確認是否能刪除或選擇退出訓練資料庫。部分AI平台提供關閉聊天紀錄的選項,以降低風險,但並非百分之百保障。若仍需上傳,可先移除照片中繼資料,或以截圖方式去除隱藏資訊。

最重要的是「同意權」問題。專家強調,孩童無法給予有效同意,因此家長不應將小孩照片隨意上傳,避免個資外洩與心理層面的潛在影響。若想體驗AI圖像生成,建議使用素材庫圖片或「This Person Does Not Exist」等虛擬人臉,取代私人相簿中的照片。

專家呼籲,AI雖然帶來便利與樂趣,但仍應保持謹慎,避免過度依賴,更不要將其輸出的內容視為絕對正確。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分享前三思,並隨時保持警覺。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北市府副發言人胞弟債務糾紛遭槍殺 凶徒無期徒刑定讞

文山一分局偵查隊長疑公積金運用有問題 12萬元交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