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

憂關稅衝擊30萬名員工家庭生計 張善政要求市府局處做足政策因應

發表日期:2025 / 08 / 28
憂關稅衝擊30萬名員工家庭生計 張善政要求市府局處做足政策因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美國對台灣的「20%+N」暫行關稅已上路超過半個月,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指出,我方談判有「三個爭取」,包括爭取更合理稅率,一併磋商針對半導體產業的232條款,及不疊加既有稅率,但依據國際談判慣例,協議達成前通常不會對外透露,但達成後將立即說明,並將協議文本送國會審議。對此,桃園市長張善政昨(27)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行政院的說明仍讓國人十分憂心。

「關稅談判不只是數字的交換,背後是產業鏈斷裂的風險、數十萬勞工的飯碗,以及全體國人的食安保障。」張善政指出,25日卓榮泰在立法院針對台美關稅談判進行專案報告,負責主談的副院長鄭麗君也首次備詢,然而,行政院的說明仍讓國人十分憂心。

張善政提到,有消息指出,在今年6月的第二輪台美關稅實體磋商中,美方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包括取消農漁產品關稅、對美數千億美元的投資,甚至保證美國商品「全面市場開放」等條件。雖然經濟部出面澄清,但國人需要的是明確的保證,保證這些形同「全面失守」的條件絕不會發生,若媒體報導最終屬實,對照日韓的談判結果,對台灣的衝擊將前所未有。

「桃園是台灣重要的產業重鎮。」張善政表示,2023年,桃園的產業出口總額達到1.7兆元,其中超過9成5集中在電腦與電子產品;表面上,因為電腦、電子產品長期適用零關稅,故美國加徵的關稅,暫時並未波及此類產品,然而情勢並不容樂觀。他說,美國的232條款,賦予總統以國安名義直接設定關稅的權力,且無需磋商,這使相關產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目前的對等關稅,可預見將衝擊桃園5大產業合計營收達1.7兆元,涉及約4500家廠商,近30萬名員工與家庭的生計。」張善政特別指出,尤其汽車業,桃園是全台最大生產基地,一旦美國汽車進口零關稅化,將對本地產業造成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張善政續指,除此之外,也是以桃園作為重要生產基地的PCB(印刷電路板)產業,目前出口美國已被課徵20%關稅,而日本、韓國僅15%,關稅差距已對產業競爭力造成壓力。他表示,中央必須做的,是在談判過程中,為產業爭取最大空間,避免再度受制於232條款。

張善政也提及,農產品與食品進口同樣關乎全民健康。過去,美國農產品進口就曾引發爭議,食品標示不夠明確,使消費者難以判斷來源。未來若進一步開放,如何確保流向透明、維護食安,將是中央與地方必須共同把關的重要課題。

張善政表示,為了因應可能的產業與民生衝擊,市府各單位持續與資通訊業、汽車業、農漁業等關鍵產業保持密切聯繫,啟動輔導與支持方案,並規劃密集的產業座談會,與業界共同討論因應對策。

在就業方面,勞動局已完成2000家廠商訪視;至於因關稅影響營運或需減班甚至裁員的企業與勞工,市府已啟動相關安定措施,包含減班休息薪資補貼與安穩僱用獎助,協助穩定就業,守護勞工生計。

至於家長最關心的校園食安,市府已請教育局持續督促各校營養午餐優先採用在地食材,降低進口食品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衛生局也將嚴格監督進口農產品流向,確保來源安全透明。

「這些措施,不會坐等萬一開放才啟動。」張善政強調,總而言之,他已要求市府各局處,不要等關稅結果公布後才開始做,而要事先做足各項政策因應。

「地方與國家的利益唇齒相依,我們不會因藍、綠的黨派立場而唱衰中央。」張善正表示,相反地,我們會支持中央在談判中堅持立場,再大的壓力都要承擔,不該擺上談判桌的都必須堅守。

張善正進一步表示,產業、勞工與食安不能成為犧牲品。目前談判仍在進行中,希望中央持續展現決心與作為,全力捍衛台灣的國家利益;作為地方政府,也會竭盡所能,一起應對這場挑戰。

照片來源: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盼民進黨政府尊重李洋專業 洪孟楷:達成4大核心價值、勿拿國手當樣板

松濤社舉辦光復台灣80周年文物特展 林永樂:珍貴文物乘載共同記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