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高雄援中港濕地,正悄悄展開一場動人的生態遷徙。每年此時,上千隻兇狠圓軸蟹媽媽從巢穴現身,冒險橫越馬路,只為將腹中的小生命送進大海。這條「釋幼之路」看似自然卻危機四伏,車輛往來與人為干擾都可能成為致命威脅,讓這場延續生命的旅程充滿挑戰。
↑圖說:雖然看起來像是抱卵,但其實這些卵已經孵化,所以螃蟹媽媽抱著的是一群蚤狀的小螃蟹。(圖片來源: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援中港濕地與典寶溪相連,屬於半鹹水紅樹林生態系,是多種陸蟹與招潮蟹的重要棲地。每年夏季,成千上萬的陸蟹媽媽集體出動,將數以千計的蚤狀幼體釋放入海,開啟新一輪生命循環。然而,路殺、盜捕與環境干擾無時無刻威脅著牠們的安全。
為了讓這些「母親的遠行」能順利完成,濕地保育聯盟與志工團隊年年動員,在釋幼季節加強巡守,協助清除路面障礙,設置警示標誌,並與警方合作打擊非法捕捉行為,讓陸蟹媽媽們能平安抵達大海。
↑圖說:民眾一同參與觀察,一同參與護蟹總動員,並增進對濕地生態的理解。(圖片來源: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專家指出,白天陰涼或雨後時分,陸蟹會在巢穴附近活動,是民眾觀察的好時機。但由於夜晚濕地缺乏照明,且燈光會干擾陸蟹行為,因此並不建議自行夜探濕地。濕盟則會在適當時機舉辦夜間教育活動,邀請民眾在安全環境中觀察,並參與公民科學調查,讓更多人理解並投入生態守護行列。
在一來一往的守護與遷徙中,援中港濕地見證了人與自然的互動與共生,也讓每一隻陸蟹媽媽的平安抵達,成為珍貴而感人的保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