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公路警察局於2024年10月18日起,在國道1號湖口路段裝設AI執法設備,利用人工智慧軟體辨識未繫安全帶的違規行為。該系統啟用至今已取締5060件違規案例,占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二公路警察大隊同期總數近三分之一。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規定,小型車行駛於一般道路或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上,後座乘客亦應繫安全帶。違規者在一般道路上將處駕駛人新台幣1,500元罰鍰;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上,則處駕駛人新台幣3,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除了未繫安全帶外,安全帶及相關配件如有毀損、鬆脫或變更等不堪使用的情況,或每條安全帶供2人以上使用,以及安全帶有扭曲、反轉或帶扣未確實緊扣等狀況,也會被認定違規並開罰。
對於AI科技執法系統的準確性,有駕駛人質疑並提出申訴。國道公路警察局表示,AI辨識後的影像資料會再由人工進行複核,確認違規事實後才會開罰,以降低誤判爭議。
然而,也有案例顯示AI執法仍有改進空間。今年1月,一名台中女子因前座乘客被舉發未繫安全帶而被罰3000元。女子提起行政訴訟,法官勘驗照片後發現乘客前胸確實有藍色布片,與車上安全帶護套一致,最終判定撤銷原處分。
此AI執法系統的實施引發社會討論。有民眾支持嚴格執法,認為可以提升駕駛人和乘客的安全意識;也有人質疑AI辨識的準確性,擔心可能造成冤枉。
專家建議,駕駛人和乘客應養成繫安全帶的習慣,不僅是為了避免受罰,更是為了自身安全。同時,執法單位也應持續改進AI系統的準確性,確保執法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