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變「綠金」! 全國第一家取得綠電憑證民營養豬場在高雄

發表日期:2025 / 09 / 04

在高雄市阿蓮區的志賢畜牧場,豬糞尿早已不只是廢棄物,而成了推動永續循環的重要資源。透過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與工研院的輔導,這座養豬場不僅建置了沼氣發電系統,還成為全國第一家取得「生質能發電再生能源憑證」(簡稱綠電憑證)的民營養豬場。從傳統養豬業到再生能源的轉型,不僅減輕環境負擔,還讓農民在「養豬」之外,多了一條賺「綠金」的新出路。

↑圖說:志賢畜牧場利用養豬場的廢水處理,建置沼氣發電系統,每月省下不少電費。(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志賢畜牧場負責人高志賢表示,當初只是想依規定改善牧場環境與排放問題,沒想到在市府與工研院的協助下,導入30KW的沼氣發電系統後,每年最高能發電6萬度,讓每月電費從5、6萬元驟降到僅約2萬元,光是節省的電費就相當可觀。隨後,在專業團隊的輔導下,牧場又成功申請綠電憑證,除了自用省電,更能將憑證交易換取額外收益,高志賢笑言:「這些都是當初完全沒想到的好處。」

↑圖說:高志賢表示,當初只是想依規定改善牧場環境與排放問題,但一步一步走來,竟然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事實上,畜牧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早已超越電力層面。志賢畜牧場將經過厭氧醱酵的沼液與沼渣免費提供給附近農民取代化學肥料,澆灌鄰近多種作物,每年施灌量達7600公噸,面積達5.11公頃。這樣的資源回饋,不僅改善土壤品質,更降低農民的耕作成本,實踐「畜牧業與農業共榮」的願景。

↑圖說:畜牧場將經過厭氧醱酵的沼液與沼渣,免費提供給附近農民取代化學肥料,澆灌鄰近多處農地。(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高雄市農業局近年積極推動畜牧業減碳與綠能發展,截至113年底,已輔導9家畜牧場建置沼氣發電系統,每年總發電量最高達349萬度,相當於960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同時減少1,727公噸碳排放。此外,已有3家畜牧場成功取得5,932張生質能綠電憑證,並完成3,708張憑證轉移,為業者帶來額外收入。

↑圖說:志賢畜牧場是全國第一家取得「生質能發電再生能源憑證」的民營養豬場,除了自用省電,更能將憑證交易換取額外收益。(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農業局畜產管理科科長許銘彰表示,高雄是全台第一個協助養豬場取得綠電憑證的城市,而且不只是第一家,連前三名都在高雄。他強調,未來將持續透過補助與技術協助,鼓勵更多業者投入,讓廢棄物真正走向資源化循環,進而提升生產力並落實減碳目標。

↑圖說:畜牧業減碳與綠能發展,讓養豬不只是養豬,更能成為綠能供應的重要一環。(圖片來源:記者 賴君欣 拍攝)

農業局局長姚志旺指出,在全球淨零排放的趨勢下,高雄市將持續輔導畜牧業者,不論是場區改建、設備升級或廢水處理,皆會全方位協助,以確保畜牧產業能邁向永續發展,希望養豬不只是養豬,更能成為綠能供應的重要一環。

↑圖說:志賢畜牧場的轉型不僅是自身經營模式的突破,更是高雄市在畜牧業永續發展上的縮影。(圖片來源:資料照片)

從臭味四溢的豬糞尿,到能發電、能施肥的「綠色能源」,志賢畜牧場的轉型不僅是自身經營模式的突破,更是高雄市在畜牧業永續發展上的縮影。這場從「黃金」到「綠金」的翻轉,不僅替業者帶來實質效益,也為全台畜牧業邁向低碳與循環經濟提供了最具體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