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手掌,其實可以當作計算「一天蛋白質份量」的工具嗎?
我們常說的「1份蛋白質」是指能提供約 7克蛋白質的量,以一般成人來說,建議每天攝取約 6~8份的蛋白質,但到底什麼是「1份」?該怎麼吃?
用自己的「手掌」就能簡單估算:
手長 15~17cm(多為一般女生)=3份肉手
手長 17~20cm(手較大的女生/手偏小的男生)=4份肉手
手長 20~23cm(一般男生)=5份肉手
用這個方式比對自己的手,就能大概知道每日蛋白質建議量,避免吃太少也不會補過頭
但除了「幾份」選對種類也很重要 不同蛋白質來源熱量差很多:
低脂區(55 kcal/份)
雞胸肉、瘦豬肉、花枝、豆漿、蛤蠣、蚵仔、牛腱、一般魚類
(想吃得健康、體態控制族群可多挑這區!)
中脂區(75 kcal/份)
雞蛋、雞翅、雞排、豬排、豆腐、豆干、鮭魚、鱈魚、虱目魚
( 外食族常見選項 記得搭配蔬菜一起均衡攝取)
高脂區(≥120 kcal/份)
秋刀魚、豬蹄膀、香腸、臘肉、五花肉、梅花肉等「花字輩肉類」
(熱量較高 想控制熱量就要注意頻率與份量)
想攝取足夠蛋白質 ,但又怕熱量超標?就從「學會計算、選對種類」開始做起,這樣大家會算自己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質了嗎?在享用餐點前,拿出自己的手掌比一下,就很有概念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