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4年了!還有2成民眾仍未改名 原因曝光

發表日期:2025 / 09 / 05

2021年,知名連鎖餐廳「壽司郎」推出限時優惠活動,只要名字中出現「鮭魚」二字,即可享受整桌免費吃到飽。這項活動在當時引發全台改名熱潮,共有331人為此更改姓名,甚至登上國際媒體版面,成為台灣社會話題。

時隔四年,台中市民政局最新統計顯示,當年該市有50多位市民響應改名,其中8成已恢復原名,但仍有2成未改回。這一現象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猜測未改回原因,包括「懶得改」、「三次改名機會用完」等。

一位改名「鮭魚」的本尊在社交平台透露,「到現在都不敢讓媽媽知道我改成鮭魚」,並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填寫資料時確實會寫上「鮭魚」。這種情況引發網友關注,有人擔心這可能影響未來求職或跳槽時的印象分。

專家提醒,根據《姓名條例》規定,因「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而改名,一生以三次為限。第一次可由父母為未成年子女申請,第二次需等到18歲成年後由本人辦理。因此,若不慎用完改名次數,將無法再更改。

與此同時,壽司業者持續推出創意行銷活動。有業者讓員工戴上鮭魚壽司和干貝頭套服務顧客,引發網路熱議。還有壽司品牌與洋芋片聯名推出創意菜色,以及與動漫角色合作限定餐點,透過多元化的行銷策略吸引不同喜好的顧客。

隨著「鮭魚之亂」四週年,這一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對改名行為的討論。專家建議民眾在改名前應謹慎考慮,避免影響未來生活和職業發展。同時,這一事件也反映了現代消費文化和社交媒體對社會行為的影響力,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