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預言民進黨版馬王政爭 賴能送走「萬年總召」嗎?

發表日期:2025 / 09 / 08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也常上演奇妙的巧合。一年多年,國會改革法案引發青鳥行動,賴清德總統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被質疑是否不同調,當時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就預言將出現民進黨版的「馬王政爭」。柯建銘反擊,民眾黨黨主席會由黨團總召黃國昌取而代之。原來柯建銘精準預言的能力早就顯露,柯文哲預判時事也不遑多讓。大罷免後,民進黨擬以柯建銘祭旗,惟至今無法落幕。柯建銘從民眾黨主席到罷免投票日,乃至賴總統壓軸出場都料事如神,能耐絕非一般,要送走萬年總召,談何容易?

大罷免落幕,民進黨慘敗的後座力,並未隨選戰結束而消散,反而迅速內爆為一場權力清算。綠營高層急於祭旗,矛頭直指柯建銘。然而,這場「倒柯」行動從一開始就陷入尷尬境地。總統府出面軟勸,黨中央強推連署,派系壓力層層下達,但柯建銘卻巍然不動,甚至讓黨內呈現一種「動員失靈」的荒謬窘境。柯建銘並非省油的燈。去年大罷免發動之初,他高調預言投票日期、點名賴清德將壓軸出場,事後驗證幾乎全中。諷刺的是,這位「料事如神」的總召,竟成了敗選戰犯。柯文哲當時預言民進黨版「馬王政爭」遭到否認,如今賴柯內鬥卻真實上演。

大罷免期間就與柯建銘隔空開嗆的民進黨大老林濁水,日前再度發文嘲諷,民眾對柯建銘反感度高達68.5%,幾乎與討厭共產黨的比例差不多,民進黨居然還處理不了柯建銘,令人駭異。民進黨前輩心急,與賴清德同為民進黨新潮流系的郭國文也發文意有所指。在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請辭自民黨總裁後,郭國人稱,「石破茂一開始抵抗,但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最終為了避免黨內分裂,石破茂做出有高度的決定。」被認為衝著柯建銘而來。

但無論民調或國際借鏡,顯然都難以讓柯建銘埋單。民進黨派系盤根錯節,讓「倒柯」顯得頭重腳輕。據了解,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與賴清德長期以來的恩怨情仇,加上蘇系與柯建銘堅定的情誼,讓蘇系立委明言不簽黨團改組連署,蘇貞昌的女兒、新北市議員蘇巧慧與蘇系立委張宏陸更公開替柯緩頰。外界見識到民進黨內部的掣肘,也意外凸顯了賴清德在黨內領導力的侷限。

或許這也正是問題核心;綠營大罷免的慘敗,恐非一人之過,而是整個路線錯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賴清德總統至今拒絕承認大罷免戰略有誤,於是自然無人需要負責。既然沒有錯,柯建銘憑什麼要下台?賴清德若堅持把大罷免包裝為「人民不滿國會紛擾」,卻又要求黨團總召請辭,邏輯上自相矛盾,也讓「倒柯」成了權力鬥爭的符號,而非真正的責任政治。

更棘手的是,賴清德若真拔掉柯建銘,是否能挽回民意?恐怕未必。民調顯示,賴清德聲望短短兩個月內下跌15.4個百分點,民進黨支持度跌破三成。這不是換掉一個總召就能止血,而是整體路線與施政風格遭到質疑的結果。當社會厭倦了「無止盡的選戰」與「黨內鬥爭」,賴政府若仍沉迷於權力盤算,終將把自己推向更深的泥沼。

請神容易送神難。柯建銘之所以難以撼動,不僅是因為派系護航,更因為賴清德並無大破大立的檢討與革新的勇氣。若不能先誠實承認大罷免是嚴重誤判,單靠犧牲一個人來粉飾太平,只會讓民眾更看清民進黨的自保本能。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柯建銘走不走,而在於賴清德是否願意為錯誤的路線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