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北出來了。羈押將近一年的柯文哲,終於踏出高牆,以七千萬交保並戴上電子腳鐐。他一句「關我一年,什麼都沒查到」,立刻讓北檢跳了起來,強調將提抗告。他質問「為何讓國家四分五裂,請賴總統想一想」。總統府火速發聲明譴責,民進黨三巨頭當晚緊急會商。柯文哲交保既是司法大戲的續集,更像政治戰局的前哨,迅速點燃朝野競合火花。
柯文哲交保後,最耐人尋味的不是他的關鍵叩問,而是後續回應。司法與政治之間是否曖昧,一直是不少人的疑問。一向關心時政的醫師沈政男發文直言:「檢察官好鬥又愛面子,如何查明真相?毋枉毋縱?」他質疑北檢一再自我打臉,從收賄到圖利、再到財產來源不明,罪名變來變去,卻仍強行延押,難免讓人懷疑是意氣用事。沈政男尖銳喊話,「你們是幫國家打官司,不是幫國家領導人打擊政敵。」這話不僅直指檢方,也點名賴清德不能再以「尊重司法」為藉口推諉。
同樣不留情面的還有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臨危受命接任黨主席的黃國昌,對於柯黃是否上演兩個太陽,四兩八千金地表示毋須見縫插針。他批評北檢與總統府「一條龍操作」,連夜發聲明抹黑柯文哲,卻在法庭上屢屢被證人打臉。「檢察官的臉都被打到腫起來了,還有臉說已善盡舉證責任?」黃國昌強調,柯文哲對賴清德的發言「已經非常客氣」,真正的問題是總統府不肯虛心檢討,反而將讓民怨越積越深。
另外,受到矚目的還有資深媒體人施威全的揭露。施威全投書表示,他因評論京華城案,竟遭檢察官傳喚。正當他被傳喚的一頭霧水,檢方問他「誰要你寫?誰付稿費?」他認為這已觸及言論自由的紅線。施威全不但是媒體人也擁有建築學位及法學博士素養,對於京華城案的容積率評論只是克盡專業。他直斥,檢察官對評論不滿卻動用傳訊,大費周章審訊小老百姓,誰能不怕?憂心此不啻為政治審查的翻版。
司法權如果一不小心成為壓制異議的工具,民主信任距離傾頹恐將不遠。檢方堅稱依法辦案,卻在程序與論述上屢遭質疑;總統府高舉「尊重司法」大旗,卻在第一時間下場突襲交保當事人;而被告柯文哲,反倒因「浴火重生」式的回歸,聲量與政治格局令人難以小覷。
這或許正是當前執政者最頭痛的矛盾。賴清德想走「穩健執政」的路線,卻在司法風暴中甩不開政治操作的嫌疑。柯文哲遭關押將近一年,是否犯案猶待法院判決。但近一年來檢方辦案與媒體諸多披露,導致社會輿論不僅未被說服,反而讓不少人傾向相信這是一場「司法工具化」的戲碼。
歷史告訴我們,司法可以摧殘一個政治人物,也能讓他獲得「烈士」般的光環。正如沈政男所言,柯文哲「已脫胎換骨」,這場攻防的結局,或許不在法院,而在民心。若北檢繼續抗告,恐怕不僅打不倒柯文哲,還會推高他的聲望。阿北歸來,千堆雪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