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幽徑為知音—藝術家郭博州創作個展於大院子盛大開幕
清風幽靜為知音-藝術家-郭博州個展主視覺
【波翼藝術採訪】走過疫情風暴的塵埃,藝術家-郭博州用畫筆重構時代記憶,將社會動盪與對生命的深刻省思,凝鍊成《清風幽徑為知音》系列作品。此次展覽於九月在大院子展覽館盛大開幕,展出橫跨五至六年間創作的七十餘件作品,呈現藝術家面對世界劇變下的靈魂書寫與視覺詩學。

從疫情出發,用畫記錄世界的脈搏
郭博州教授的創作,如同日記般書寫著當代人的共同記憶。在《疫情前傳》系列中,他自2020年1月20日疫情指揮中心成立起,日復一日地以畫筆記錄百日內最令他觸動的社會事件。
從WHO宣布疫情全球大流行、音樂家確診風波,到社會情緒的跌宕轉折,每一幅畫作皆是歷史片段的視覺化,是情緒與時間的共同交織。
展覽中最令人矚目的《早春行旅》系列,則源自故宮宋畫特展的深刻啟發。郭博州教授重新凝視范寬、李唐、郭熙的經典山水,從中反思「人在山水中」的哲思。他將點景人物置入抽象畫面之中,開啟山與人、現代與古典的對話,回應疫情下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再思考,這是一種畫面上的哲學轉譯,也是後現代語境中的東方意境。色彩交錯、符號錯置,既抽象又寫實,呈現一種高度不確定性的詩性美感。

當身體被困於居家,郭博州教授卻選擇讓靈魂自由奔馳。他召喚古今中外的角色,在畫布上「共樂共遊」,形塑出疫情期間自得其樂的藝術世界。作品中那些彼此互動的角色,無論是人物、鳥、鴨,皆象徵著超越時空的陪伴與知音。
源自雲南元陽梯田的經驗,《金韻和風》系列以貼金箔與細膩線條描繪出自然中「生生不息」的力量。郭博州教授透過春夏秋冬的意象迴圈,訴說著生命的重生與堅韌。金色在畫中不再只是色彩,而是一種對永恆與希望的精神象徵。

人生轉折,從西方回歸東方本質
展覽特別展出藝術家-郭博州五十歲時創作的早期作品,那是他美學轉折的開端。他將原本具掌控感的創作方式放下,回歸東方「氣韻生動」的理念,讓線條自由流動,讓色彩隨心而走。從「有意識」的控制,到「無形無相」的放空,是郭伯洲創作觀的深層轉變,也標誌他真正找回自我與文化根源。
《清風幽徑為知音》是藝術家內心的低語。他說,若你能在畫中看見自我、看見世界,若你被那抹意境觸動—那你,便是他的知音。
原始新聞來源 清風幽徑為知音—藝術家郭博州創作個展於大院子盛大開幕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