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鳳林國中以教育創新跨足廣播領域,吳玉玫與許榮宏兩位老師帶領師生共同投入Podcast節目的製作「玫好時光」,憑藉深耕地方文化的動人敘事,讓地方走入校園,入圍第60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獎」,成為今年唯一由學校團隊入圍的節目,展現教育與文化保存的結合,更透過聲音為守護大林蒲留下永恆的記憶。
鳳林國中結合創新課程與在地連結,師生以Podcast形式製作的「玫好時光」節目,核心理念結合「校長科技領導計畫」與「在地文化保存」,將校園教室化為錄音室,讓士紳與居民的真實聲音走進課堂,成為最貼近土地的教材,長期紀錄即將因遷村而消失的大林蒲地區,透過聲音留下最真切的回憶。
圖說:鳳林國中師生以聲音留下大林蒲的記憶。(圖片來源: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吳玉玫、許榮宏說,大林蒲曾是高雄沿海純樸的漁村,自1970年代起,隨著石化與重工業進駐,對居民而言,變遷的不只是房舍,更是祖先祠堂、兒時胡同與熟悉的街坊情感;希望在大林蒲消失前,透過Podcast保存屬於居民的故事與聲音,哪一天回想起來,仍能聽見熟悉的聲音,撫慰鄉愁。
鳳林國中團隊結合校訂課程,自113年6月起走進社區,以師生之姿參與文化田野。方嬪雁、吳紫寧兩位學生化身特派員,將田野調查的資料藉由播客讓大家認識大林蒲曾經的風華絕代,內容涵蓋民俗祭典、地方藝師與生活記憶,節目以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的方式,讓一個被工業與煙囪包圍的地區,展現地方的特有文化與多層次的人文風景。
圖說:鳳林國中師生將校園作為Podcast製播現場,架設器材,讓地方走進來。(圖片來源: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校長王慧君說,「玫好時光」的入圍,不僅是廣播金鐘獎對教育創新的肯定,更突顯學校與社區攜手的力量,不只是課程成果,更是一堂跨越時空的生命教育課,帶著孩子學習如何紀錄、傾聽與守護屬於自己土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