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
  • 最新
  • 生活

【影評】蒙娜麗莎的微笑

發表日期:2025 / 09 / 15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導演:Mike Newell
年分:2003
主要演員:Julia Roberts(茱莉亞羅勃茲)、Julia Stiles(茱莉亞史提爾)、Kirsten Dunst(克絲汀鄧斯特)、Maggie Gyllenhaal(瑪姬葛倫霍)

自由與保守的碰撞

“蒙娜麗莎的微笑,她快樂嗎?”不是什麼事看起來都那麼簡單與單純。
凱薩琳·華森(Juliet Roberts 飾)懷著自由浪漫的理想到傳統保守的衛斯理女子學校任教,想改變藝術教育的體制。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其實本片真正探討的是:女性應該遵守傳統、結婚生子並以家庭為重心,還是應該追求獨立自主的思想與人格?

編劇非常了解,藝術是最能表現個人人格特質與思想獨立的東西。藝術是把個人的內心世界很誠實優雅地表達給外界,它不像設計必須屈服在消費者的異想天開。這部電影就基於這情況下,展開了一場精彩無比的對話與衝撞。

光影的隱喻

導演很巧妙地利用光線來暗示師生的互動與教學狀況。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第一次上課,在陰暗的教室裡,燈光只投射在凱薩琳的鼻子以下,沒有讓老師的眼光直接與學生接觸,暗示師生還處於試探對方的狀態。

當幻燈片投射出古代原始壁畫及古典繪畫時,顯得不耐煩的學生已經嗅到凱薩琳的恐懼,因為這些圖片是大家背得滾瓜爛熟的內容。這隱喻的就是大家一直以來所處的家庭與社會,灌輸我們同樣的觀念,而我們卻習以為常,也認為是理所當然。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隨後的課堂上,凱薩琳改變策略,改放一些表現主義的現代藝術作品。學生傻住了,因為在這裡沒有人教過畫生蛆的牛肉也可以是藝術作品。這時,有兩道強光穿過窗戶斜射到教室內,學生有如受到嶄新的洗禮,才開始思考「什麼是藝術?」暗示在我們習慣的環境與思想外,還有超乎我們想像的世界,而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獨立思考與自主的能力。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到後來上課時,燈光只打在凱薩琳的眼睛部位,這是正面對決的暗示。整個教室全面籠罩在無數的光芒下,學生們已經「春風化雨」般地全盤接受的情境。也因為能夠認同,才有最後每位學生都各自畫一幅自己心中的太陽花送給凱薩琳。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凱薩琳含著感動的淚水跑到外頭深深地吸一口氣,是一口值得安慰的氣。每個人一旦有了獨立思考與自主能力,才知道如何判斷與選擇,也必須認知完全的自主,就是完全的自我負責。

古典與現代的對話

編劇用古典藝術影射傳統與保守,有安定家庭與社會的貢獻。女性結婚生子,以家庭為中心是天職,也是權利與義務。

而以現代藝術象徵開放與自主,每個人只需細細地去品味生命,用新思維大膽地去思考,甚至可以不喜歡它,但一定要誠實面對自己。

學生的抉擇

在觀念保守家庭長大的貝蒂(Kirsten Dunst 飾),在傳統社會觀念與母親的慫恿下選擇結婚,可是因為有獨立思考與判斷後,當婚姻夢想破滅時,決定離婚不再依附他人,也強烈堅持擺脫父母的親情壓力,和一位從小就失去家庭親情的同學吉塞爾(Maggie Gyllenhaal 飾)到紐約去獨立生活。

然而另一位在凱薩琳鼓勵下取得耶魯入學許可的瓊(Julia Stiles 飾)卻放棄就學而選擇結婚。這令凱薩琳一時無法理解而跑去問個究竟,瓊卻非常理智地說:「這就是我不會後悔的選擇,因為我很喜歡過擁有一個家庭的生活。」

不論貝蒂或瓊的抉擇如何,結局是好是壞,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她們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判斷,甚至做了抉擇。這在之前的教育體制下是不被鼓勵做到的。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當全班同學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花時,已經告訴觀眾她們已經不再是一群沒有思想的女孩了,所以每張太陽花都代表每個生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自由與尊重

只要是基於各自的人生觀或價值觀所採取的行為,就無所謂自由或束縛的遺憾。

如果自由開放認為傳統保守是出賣靈魂的奴隸而鄙視它,那一直灌輸自由開放的觀念,本身其實也是另類的思想霸凌,也是另一種束縛。片中一直在爭執的,就是要相互尊重。

圖/何瑞峯繪
圖/何瑞峯繪

藝術與心靈的共鳴

一幅會煽動人心的畫,首先畫裡的模特兒必須能煽動畫家,畫家才能把內心的美感傳達給觀眾。

文|何瑞峯
影評人、專欄作家,致力於用文字看見電影裡的靈魂。
F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TEqExL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