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父拼出「拔掉」!兒子含淚完成父親最後心願

發表日期:2025 / 09 / 15

在加護病房裡,每天都上演著生離死別的故事。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近日分享了一則令人動容的病例。一位五十多歲的漸凍症患者,曾是意氣風發的商人,卻被這種無情的疾病逐步剝奪了行動能力。最終,他只能靠呼吸器維生,全身癱軟,唯一能動的只剩下眼睛。

這位父親與他二十多歲的兒子之間,只能透過一塊特製的注音板進行溝通。兒子耐心地用手指在注音板上滑動,父親則用眨眼的方式選擇想要的注音,慢慢拼湊出想表達的字句。這種溝通方式雖然緩慢,卻成為了父子之間最後的聯繫。

然而,在某一天的對話中,父親突然拼出了「拔掉」兩個字。這個決定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尤其是他的兒子。面對父親表達的解脫願望,兒子的臉上笑容瞬間消失,眼眶泛紅,但他沒有哭出來,只是緊握著父親的手。

陳醫師描述,父親的眼神中沒有恐懼,只有渴望解脫的平靜。兒子輕聲在父親耳邊說:「爸,我懂。」幾天後,在兒子的同意下,醫療團隊為父親移除了維生系統。在父親心跳停止的那一刻,兒子緊握著父親的手,沒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無聲的眼淚。

這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於生命尊嚴和善終的思考。陳醫師感慨地表示,善終不需要有錢,而需要有愛和勇氣。正是這份愛,讓這位兒子有勇氣完成如此艱難卻温柔的決定。他認為,生命的終點不一定要轟轟烈烈,有時候,它只是愛與尊嚴最寧靜的交會。

這個案例也引發了社會對於安樂死和善終權利的討論。在許多國家,安樂死仍然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然而,像這樣的案例卻讓人們開始思考,在面對無法治癒的疾病時,是否應該賦予病患更多關於自身生命的決定權。

同時,這個故事也凸顯了照顧者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艱難抉擇。對於這位年輕的兒子來說,同意父親的請求無疑是一個極其困難的決定。但他最終選擇尊重父親的意願,展現了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對父親的無限愛。

這個感人的故事提醒我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尊重病患的意願和維護其尊嚴同樣重要。它也呼籲社會應該為類似處境的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幫助他們度過這艱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