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託「白菜寶寶」出國找代理孕母卡關!怒告求償75萬

發表日期:2025 / 09 / 19

台北地方法院日前審理一起代孕服務糾紛案件,判決「白菜寶寶協會」理事長吳姓女子須返還37萬2125元予原告。該案源於一名人妻委託吳女安排赴哈薩克進行代理孕母服務,但因簽證問題導致行程受阻。

根據判決書顯示,原告於2024年4月與吳女簽訂委辦契約,約定由吳女安排在哈薩克進行代孕生殖相關事宜,總費用為新台幣180萬元。原告依約支付人民幣12萬5千元(約新台幣57萬2125元)作為定金。然而,原告於同年6月14日啟程時,在韓國首爾轉機因未持簽證遭拒絕登機,無法如期前往哈薩克。

原告指控吳女未能及時辦妥簽證,導致行程取消、金錢損失,並造成夫妻關係緊張。為此,原告向法院提告,要求賠償75萬5470元。吳女則表示已退還部分款項,並主張原告自行安排行程導致問題發生。

法院審理後認定,雙方所簽訂的委辦契約涉及生殖細胞買賣、居間及代理孕母等行為,已違反《人工生殖法》第31條禁止規定、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因此判定契約無效。然而,法院仍依民法不當得利規定,判決吳女須返還37萬2125元予原告。

此案再次引發社會對代理孕母合法化的討論。白菜寶寶協會自稱為國內最大代孕團體之一,宣稱要推動代理孕母合法化。然而,該協會過去曾爆發斂財等爭議,理事長吳女也曾因仲介代孕被判刑。

目前,台灣法律禁止代理孕母及相關仲介行為。衛生福利部曾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擬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但因各界意見分歧,修法進度停滯。支持者認為可幫助不孕夫妻圓夢,反對者則擔心衍生倫理、法律等問題。

專家指出,跨國代孕可能涉及人口販運、兒童權益等複雜議題。建議民眾在尋求代孕服務時應謹慎評估風險,並遵守現行法規。政府相關單位也應加強監管,防止非法代孕仲介活動。

此案判決可上訴,後續發展值得關注。同時,社會各界對代理孕母議題的討論預計將持續,如何在保障各方權益的前提下制定適當政策,仍是未來立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