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

張嘉郡呼籲農業部正面回應人民擔憂 不要模糊焦點

發表日期:2025 / 09 / 23
張嘉郡呼籲農業部正面回應人民擔憂 不要模糊焦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雲林報導

針對農業部長率農訪團赴美承諾4年採購3000億元一事,立法委員張嘉郡今(22)日表示,農業部至今仍沒有提出對農業的衝擊評估,也沒提出如何具體照顧農民,反而是執政黨刻意扭曲,扣上破壞台美夥伴關係的大帽子,就要掩蓋破壞國內大宗農產進口多元化的市場現況。

張嘉郡表示,農業部應該說明,農業部長親自率團赴美宣示未來4年將採購3000億元的農產品,卻未交代在官方背書之下購買美國農產品,對國內農業競爭力與談判局勢造成的影響。

張嘉郡進一步說明,台灣從1970年代起大量進口黃豆、小麥與玉米,早期因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美國長期為主要供應國,但從2002年台灣加入WTO後,黃豆、小麥、玉米的進口來源已趨多元。

張嘉郡以2022年為例,台灣玉米進口總量達468萬噸,其中巴西與阿根廷佔最大宗,美國僅約75萬噸,佔比約16%,可見在市場自由競爭的環境下,美國黃豆、小麥、玉米並未必然具備價格或品質優勢。

張嘉郡呼籲農業部正面回應人民擔憂 不要模糊焦點 11

張嘉郡表示,如今農業部率團簽訂4年3000億元的採購意向書,與目前國內大宗農產進口早已多元化的市場現況並不相符。她說,若真如農業部所言,這是為了協助業者爭取最有利價格,那在市場早已自然形成競爭、業者向來能依價格與品質自由採購的情況下,政府此時以官方身分介入,應說明究竟是出於何種必要與考量。

張嘉郡表示,如果未來實際進口價格高於巴西、阿根廷或加拿大,外界勢必質疑業者是否因政府背書而被迫採購,產生的價差是否仍需透過公帑或政策補貼。她也指出,增加潛在的財政負擔,讓人聯想到的過去疫苗或臭蛋等爭議,再次讓人民為政策決策買單。

張嘉郡表示,很遺憾地看到,執政黨選擇以貼標籤與扭曲語意的方式迴避核心問題,而不是正面回應人民最關心的焦點,刻意把「官方率團對外承諾採購規模」說成「政府動用公帑購買」,這樣的話術是刻意混淆視聽,目的就是轉移焦點、削弱國會的監督力量。

張嘉郡重申,農業部與執政黨應坦誠面對國會與民眾的態度,清楚說明此一採購宣示與關稅談判的關係、採購規模的具體內容及後續配套,而非以政治語言模糊焦點。她說,唯有公開透明,才能讓國際合作更具公信力,也才能真正守護台灣農業與農民的未來。

照片來源:翻攝自張嘉郡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余文忠盼佛法文化在苗栗深耕 海內外信眾擠爆地藏菩薩法會

演唱會經濟、交通改革有亮點 高雄奪5獎蟬聯「年度卓越城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