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普發一萬元,從大罷免前吵到吞敗後,行政院態度反覆,讓一樁惠民美意不僅餘波遲遲未能平息,甚至再捲千堆雪。行政院長卓榮泰自是其中關鍵,從打出違憲大旗抗拒、到輕蔑一萬元的用途,第一波罷免吞敗後政策急轉彎,同意普發卻又不甘不願也不乾不脆。一度拋出「不領」選項,情勒全民不說,對一路護航的支持者更是軟土深掘,無怪乎連親綠名嘴都大呼「凍抹條」。
回顧這場爭議,起點在於國庫稅收超徵。物價高漲、薪資停滯,民眾生活壓力沉重。在野黨主張「還稅於民」,立法院拍板普發一萬元。行政院原本立場強硬,甚至高舉「違憲」大旗阻擋。卓榮泰還語出驚人,說一萬元頂多買冰箱或遙控飛機,對國家發展無益。這番輕佻之語,反映的是高官對基層經濟壓力的陌生與無感。一萬元在權力核心眼中不過是小錢,對庶民家庭卻可能是房租、補習費,可在月底喘口氣。
大罷免失利後,民進黨為安撫民意,政策急轉直下,同意普發。然而,這場「補課」不僅缺乏誠意,甚至還衍生荒謬的操作。卓榮泰先是高調接見釋昭慧法師,釋昭慧表達,為了國家發展他個人拒領一萬元。卓榮泰欣喜之餘,竟指示研議增設「不領」的選項,理由是「尊重選擇」。在野黨批評重新設計選項根本浪費公帑,親綠人士更痛批,愚蠢至極。
曾經發文支持行政院拒發的科技專家許美華直言,大罷免前執政黨說違憲,後來直接開綠燈,已經惹怒辛苦推大罷免幫忙洗地最後還被洗臉的人,現在居然要設『不領』的選項?」他說,「藍白一定會領,這個選項顯然是設給民進黨支持者的。」她呼籲大家乾脆都去領,捐公益、吃大餐、亂買東西都無妨,重點是不該被羞辱。媒體人周玉蔻也毫不留情,譏諷這是「脫褲子放屁」。而親綠評論員溫朗東更點名,卓榮泰寧願聽宗教人士意見,也不願面對一路替政院辯護的本土派支持者,這種價值排序無異於「羞辱自己人」。
問題不僅在政策搖擺,而在於政治態度。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直言,卓榮泰陷入「父子騎驢困境」,進退失據。他指出,卓若在第一時間堅守違憲立場,選擇請辭,反倒能留下展現風骨的下台身影。如今既不敢堅守,也不願承擔,拖到滿盤皆輸,議題主導權全落在野手中。
普發一萬元這一局,民進黨的確輸的徹底。但重點還在於執政心態,設計「拒領」選項,等於將公共財政扭曲成道德測驗,還企圖把責任推回人民身上。更荒謬的是,這番操作並未換得任何政治加分,反倒讓藍白陣營坐收其利,綠營基層憤怒沸騰。
政治的本質是取信於民,而不是測試人民。當政策淪為算計,民眾如何感受善意,如何能對施政有信心。執政黨若繼續陷在這種自設陷阱的政治工程裡,不僅政策推行寸步難行,恐怕也將持續失去基層信任。如果無法誠懇面對民意,再多的「普發」也挽不回流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