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 生活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空間

發表日期:2025 / 09 / 25

台南市「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為三落古厝,修復上堅持保留歲月痕跡,以「不循舊修舊」、「不回到過去」的原則,用新舊共生結構,以最小程度進行補強,並引入新式木構屋頂,「縫隙」是設計的核心手法,將光線與藍天引入其中。二樓的木折板屋頂,山形節奏如跳動的木質心臟,為老宅注入新氧,新舊轉換出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將時間凝結,讓光線穿越空間的新舊共生結構」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空間。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位於台南中西區信義街 46巷街區,早年為清武舉人胡澄淵宅第,清領時期曾是台南最繁盛的「五條港」地區,當年港口貿易繁盛。日治時期 1930 昭和年代,來自屏東林邊的黃孫快家族購入此地新建現有宅邸,宅邸的原始格局為三落古厝,中央為四合院起居空間,左右兩側街屋則作為商店使用。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建築結構以咾咕石、紅磚、洗石子為主體,正身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立面造型採用西式建築裝飾元素,融合洋式山牆與台灣傳統騎樓,曾是府城老街的代表性建築之一。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建築山牆立面、馬背、石柱,採用西式建築裝飾元素。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原建築配置上,一樓為客廳,二樓設有公媽廳及多間臥室,屋後則設有八角形水池。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一、二樓原有樓梯已被取消,另設二座紅色迴旋樓梯連通,融合復古與摩登風格。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修復上堅持保留歲月痕跡,以「不循舊修舊」、「不回到過去」的原則,用新舊共生結構,以最小程度進行補強,並引入新式木構屋頂。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新式木構屋頂的「縫隙」是設計的核心手法,將光線與藍天引入其中。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二樓的木折板屋頂,山形節奏如跳動的木質心臟,為老宅注入新氧,新舊轉換出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將時間凝結,讓光線穿越空間的新舊共生結構」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空間。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木門、木窗、鐵花窗櫺被保留下來,呈現傳統工藝之美。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除了展覽空間,還設有「貓毛珈琲」(原:貓門珈琲,照片)、「來來」二個可供歇腳的餐飲販賣區,在老宅中享用美食別具風味。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來來,來台南玩一定要嚐嚐台南特別的「椪餅」,椪餅除了可以直接食用外,早期更是台南孕婦生產後,進補的傳統糕餅,又有 「月內餅」 之稱。月內餅做法:少許麻油熱鍋,加入薑片,椪餅平放於鍋內,餅上開一個洞,打一個雞蛋進去,將雙面煎熟,變外脆內軟,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於 2025年 6月正式開放化身為「建築美術館」,不僅建築本身就是件大尺度展品,每月更有規劃主題策展與講座,如果你喜歡老屋改造、建築美學或文化探索,這裡絕對值得一訪。(照片:ADA新銳建築獎 x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重疊的時代:新舊共生的設計視野],展期:9/6-21 週五、六、日)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46巷17號
FB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77254260176

台南市「咾咕石街」特別介紹:
「咾咕石街」是指位在金華路與文賢路之間的信義街,古時一路可延伸至神農街,這裡曾是五條港新港墘的流道,咾咕石渡口可直達安平港,商船載運糖、鹽等貨物從府城到中國,為了避免返航時船身太輕而航行不穩,以沉甸甸的咾咕石壓艙,抵達岸邊後,就將石頭堆於街邊,咾咕石街由此得名。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信義街尾的兌悅門,是當地最醒目地標,建於清道光 16年 (1836) 的兌悅門,俗稱咾咕石城門,是現今府城中唯一還有在通行的城門,舊時是台南大西門的外城門。早年,載著咾咕石當壓艙石的船隻,在這一帶來往停靠,清道光 3年 (1823) 台江淤積陸化,加速五條港其他港道淤淺,僅剩鄰近信義街的新港墘因港道較深,貨物改由此運輸,咾咕石街盛極一時。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咾咕石,澎湖地區對珊瑚礁石灰岩的稱呼,這種珊瑚礁石材常用於台南沿海建築,具有防潮與美觀功能,也是五條港地區的特色象徵。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兌悅門門高約 4尺、寬約 5公尺,以紅磚砌成半圓拱形,歷經日治時期以及戰後市區改正計畫,原本城牆雖已拆除,但仍留下城門與部分城垣,也是目前唯一仍可通行的城門。
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

台南兌悅門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文賢路68號 (信義街口)

文章來源:台南 信義街硓𥑮石黃宅 用新舊共生結構 成就建築美學教育展演空間 (夫子。旅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