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是檢驗執政者的試金石。颱風、地震、堰塞湖潰堤,天災總是突如其來,也最能看出政府的應變能力與執政氣度。兩個多月前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總統賴清德冷冷一句「自己的屋頂自己爬」、「國軍不能進民宅」,社會譁然。如今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成浩劫,中央與地方再度口角不斷。民進黨創黨元老許國泰日前就說,賴卓救災跟2016年張善政擔任行政院長時的救災,高下立判!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光復鄉滿目瘡痍。花蓮縣政府雖緊急安置災民,卻顯然力有未逮,需要中央全力支援。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卻在救災會議上,與立委傅崐萁當場爭吵,最後憤然離席。這一幕,和災區泥濘同樣不堪。災民等的不是政客的情緒,而是資源、人力與決斷。
對照2016年美濃大地震,台南維冠大樓死傷慘重。當時凌晨發生強震,行政院長張善政天亮前就趕到台南。沒有責任推諉,沒有黨派算計,只有「救人優先」。張善政甚至二度三度勘災,親往不計其數。帶著加菜金鼓舞救難人員,探視受困61小時獲救的林小妹妹,送上超商特製的思樂冰,只因為小妹妹被救出時說想喝思樂冰。張善政還叮囑她「先吃營養的東西,冰等好一點再吃」。細節之中,體現的是執政者的責任感與柔軟心。
當時的台南市長賴清德除表達謝意之外,針對救災進度與難度,也感謝行政院及社會各界的資源。張善政則感謝賴清德市長及救難人員不眠不休救災。時任總統馬英九聽聞賴市長睡不到四小時,鞋子跑到開口笑,還特別發文稱他「感到不捨」。如今時移勢易,角色互換,再也看不到當年中央地方不分黨派、攜手救災的那份溫情。
民進黨創黨大老許國泰早在7月為藍營立委站台時就直言:「一場天災,高下立判。」他回憶張善政在台南地震時,沒有因為台南是綠營鐵票區,態度有所差別,地方政府要多少給多少,展現慈悲與高度。反觀賴清德、卓榮泰冷血要災民自立自強,不體恤民意。他說沒愛心的政府對民眾很危險。許國泰言語尖銳,說出了社會集體的失望。
兩個多月後,天災再襲花蓮。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花蓮視察,與立委傅崐萁從馬太鞍溪畔一路吵到前進指揮所。朝野對峙的情緒延續至救災現場,讓人對府院高度大失所望。對照新北、桃園、雲林等各縣市政府,主動支援花蓮,展現跨縣市合作的精神,中央傲慢,豈能沒有愧色。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綠營先進舉台南地震的救災經驗告訴我們,救災沒有顏色,行政首長的高度就在於能否放下黨派,展現責任與同理。今天的賴清德,是否還記得當年張善政全力支持的溫暖?
天災不可避免,但政治的人禍卻能避免。民進黨政府若再把災難當作口水戰場,失去的不只是民心,而是最基本的治理信任。這場考驗,遠比任何一次選舉都更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