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蓮光復鄉因颱風外圍環流引發堰塞湖溢流,導致嚴重洪災,造成雙位數罹難者。對此,花蓮縣政府遭外界批評撤離民眾動作慢半拍。有縣府人員及藍營人士抱怨,要在短時間內撤離8千多人實在太困難。
然而,社群媒體上有人分享高雄市政府的防災經驗,指出高雄面對類似情況時的做法與花蓮縣府有明顯差異。據了解,高雄市府在遇到致災性氣象事件時,會在農業部水保署發布黃色警戒時就開始預防性撤離,而非等到紅色警戒才行動。此外,高雄市府會優先撤離孕婦、慢性病患等需要特別照顧的民眾。
高雄市府的撤離流程相當純熟,從發布警戒到完成撤離,最快只需1小時。這包括高潛勢區域人員造冊、民政警政系統挨家挨戶通知、建立避難所及交通引導等工作。據統計,高雄市府今年已多次因應颱風豪雨進行大規模撤離,每次平均能撤離近2千人。
相較之下,花蓮縣府在此次災害中的表現受到質疑。有消息指出,林務局保育署早在9月22日上午7點就發布紅色警戒,要求花蓮縣府立即強制撤離當地居民。但直到9月23日下午災難發生,長達約30小時的時間內,花蓮縣府似乎未能完成撤離工作。
對於花蓮縣府的辯解,有評論認為並不成立。有律師指出,即便要撤離8千人,花蓮縣府也有32小時的時間可以執行,質疑為何無法完成任務。此外,也有人質疑,如果真的有執行強制撤離,為何災害發生時光復鄉街道上仍有許多民眾,甚至全聯超市還在正常營業。
這起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對於地方政府防災能力的討論。有觀點認為,花蓮縣府應該檢討此次的應變措施,並參考其他縣市的成功經驗,以提升未來面對類似災害時的應變效率。同時,也有聲音呼籲中央政府應加強對地方政府的防災指導與監督,確保各地區都能建立起完善的防災機制。
此次災害造成的傷亡,再次凸顯了防災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應該以此為鑑,持續強化防災預警系統、改善撤離機制,並加強民眾的防災意識教育,以期能在未來的災害來臨時,將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