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 最新
  • 生活

胃痛莫輕忽 中醫師提醒 當心胃潰瘍找上門 飲食節制 針灸調理雙管齊下

發表日期:2025 / 09 / 30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三餐不定時,若經常感到胃部不適,應檢視飲食與作息,及早調整生活習慣。圖/unsplash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三餐不定時,若經常感到胃部不適,應檢視飲食與作息,及早調整生活習慣。圖/unsplash


記者朱立君/台北報導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胃部不適成為常見問題。若出現上腹疼痛、飯後胃灼熱、脹氣、打嗝或解黑便等情況,民眾應提高警覺,避免病情惡化。Dr.Nice(松山)欣悅中醫診所梁世瀅中醫師提醒,胃痛不應輕忽,養成良好飲食與作息習慣,是維護腸胃健康的第一步。

梁世瀅醫師指出,胃潰瘍是指食道、胃或十二指腸等消化道黏膜受到胃酸侵蝕而形成破損。其常見原因包括飲食不規律、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吸菸飲酒、情緒壓力過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家族病史等。
他表示,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或空腹進食刺激性食物,都會增加胃部負擔。若再加上緊張焦慮等心理壓力,容易導致胃酸分泌異常,進一步刺激胃黏膜。若家族中有消化道相關疾病,也建議定期檢查。

梁世瀅醫師提醒,若持續出現上腹疼痛、飯後灼熱感、經常脹氣或解黑便等情形,應及早尋求專業評估,勿自行購藥服用,以免延誤就醫時機。

在日常保健方面,梁醫師建議可從生活作息與飲食著手。飲食原則以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為主,減少辛辣、油炸及刺激性食物攝取,選擇較為清淡、易消化的食材,例如稀飯、雞蛋、軟質蔬果等,並保持愉快心情、避免過度緊張壓力。此外,應戒除菸酒與檳榔等刺激性嗜好,以降低胃部負擔。

針對經常出現胃脹氣、食慾不振等情況,梁醫師指出,日常可透過輕度穴位按壓輔助舒緩,如中脘、足三里等常見保健穴位,搭配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有助促進腸胃蠕動與消化功能。然而,穴位按壓僅屬一般保健方式,若症狀持續或加劇,仍應尋求醫師專業診斷與治療。

在臨床觀察中,許多民眾因長期服用止痛藥、抗炎藥或飲食作息不佳,導致胃部不適。梁世瀅醫師提醒,若需長期服藥,應依醫囑使用並注意腸胃保護,切勿自行增減劑量。部分病患誤認為疼痛可自行解決,反而延誤治療時機,建議出現不適時儘早諮詢專業醫師。

梁醫師也強調,維護胃部健康需從生活型態改善著手,包含均衡飲食、規律作息、穩定情緒與適度運動。透過日常保健,能有效減少胃部不適發生的機率。若已出現明顯不適或反覆症狀,務必配合醫療檢查,尋求適當治療建議。

梁世瀅醫師最後提醒,胃痛是身體的重要警訊,切勿輕忽。保持健康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規律作息與情緒管理,都是預防與改善腸胃問題的根本之道。若疼痛頻繁或持續時間過長,應盡快就醫,確保健康無虞。

文/欣悅中醫診所 梁世瀅中醫師 提供
醫師介紹: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58
交通資訊: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