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遭遇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創,造成18人死亡的慘劇。災後,大批志工湧入災區協助清理,被稱為「鏟子超人」。光復車站前人潮持續增加,志工們一下車就先領取水和罐頭物資,隨後自行組隊或接受分配,前往各地協助。
在眾多志工中,75歲的知名作家赫恪(本名林明華)遭遇重大損失。赫恪早期曾任職於公共電視、廣電基金、華視等單位,擔任過電視節目企劃、編導等職務。23日洪水來臨時,獨居的赫恪正在用電腦寫作,突然發現滾滾洪水沖來。他緊急躲到二樓後獲救,但珍貴作品及3萬本藏書全數泡湯,畢生心血化為烏有。
赫恪的藏書涵蓋中國文學、日本文學、俄國文學、歐美文學、拉丁美洲文學等,文、史、哲、藝術,西畫、國畫、雕刻等,豐富程度堪比一所大學文學院的小圖書館。面對巨大損失,赫恪仍樂觀表示「感覺輕鬆也自由」,認為這是一次重生的機會。
志工們在救災過程中也遭遇困難。今早約9點半,一名白衣志工衝進光復車站門口救護站,稱有同伴受傷需要幫忙。該名志工在清理時被倒下的櫃子砸傷,手腕被玻璃割傷,出現長約3到4公分傷口。三總駐點醫護站現場為她消毒縫合,至少4到5針,並且打破傷風。儘管受傷,這名志工仍表示狀況還可以,願意繼續幫忙。
除了個人志工,各界也紛紛投入救災行列。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際志工服務社成員於教師節連假自發組隊前往花蓮縣光復鄉,協助災後家園清理。他們肩負「勤益國際鏟子超人」的精神,帶著鏟子、工具與滿滿的熱情,深入災區幫助受災居民重建生活。
花蓮監獄也持續派遣受刑人加入救災。今日有10名受刑人從花蓮搭車進光復,8點進入災區,傍晚5點返回監獄。來自各地的志工們不分你我,齊心協力投入災後重建工作,展現了台灣社會的互助精神。
隨著救災工作持續進行,各界呼籲更多人投入志願服務。網友在社群平台上發布訊息,表示赫恪家中仍需要約二十位鏟子超人協助挖土。相信在眾人齊心協力下,花蓮光復鄉終將重建家園,重拾往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