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警花蓮!李鴻源:恐形成第二次堰塞湖再次蓄水

發表日期:2025 / 10 / 02

受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影響,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於23日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遭受嚴重災情。目前已確認18人不幸罹難,6人仍失聯。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此災害提出專業分析與建議。

李鴻源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剩餘水量約600萬噸,即使全數傾瀉而下,河川仍有能力消化。他強調,現階段的關鍵在於修復約1800公尺的堤防缺口,一旦完成修復,整體風險將大幅降低。

然而,李鴻源也警告,未來仍存在兩大潛在威脅:颱風和地震。他解釋,由於左側山壁結構脆弱,若短期內再遭豪雨沖刷,可能導致山體崩落,堵塞原有缺口,進而形成第二次堰塞湖。此外,若發生規模5級左右的地震,也可能引發大規模崩塌,造成新的堰塞湖。

李鴻源指出,該地區地質結構脆弱,堰塞湖問題可能會反覆發生。他舉例說明,民國100年時,一個距離台灣尚遠的颱風在宜蘭蘇澳白米甕溪造成一小時內180毫米的強降雨,導致嚴重災情。這種極端降雨無論發生在何處,都難以消化。

針對救災工作,李鴻源建議,應由專業人員主導,呼籲一般民眾不要貿然進入災區。他解釋,大量非專業人員進入可能會衍生食宿及衛生問題,甚至可能將病菌帶出災區。

然而,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則表示,目前仍需要志工協助清理垃圾等工作。他強調,政府會妥善安排志工所需物資和住宿,歡迎熱心且體力充沛的民眾參與。花蓮縣府也公布24小時志工媒合專線0975-769035,提供即時協助與媒合服務。

衛福部提醒,風災水災後容易出現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但不會人傳人。他們呼籲進入災區的人員應戴口罩、穿鞋子,注重自我防護。

環境部表示,目前道路清淤和垃圾清運進度約30%。由於部分工作需要專業設備,志工可協助處理開放式的家戶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