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雄影:港都扛棒仔》特展登場 重現高雄電影手繪看板榮光

發表日期:2025 / 10 / 07

高雄市電影館年度特展《畫雄影:港都扛棒仔》今(7)日登場,帶領觀眾走入昔日戲院門前的手繪光影世界。這檔展覽以高雄戲院的電影看板文化為主軸,重現數位印刷尚未普及前,畫師以雙手與顏料刻畫出的城市記憶與藝術風華。

↑圖說:高雄市電影館館長黃晧傑表示,高雄過去有許多優秀畫師值得被看見,期望透過展覽喚起城市的電影記憶與在地藝術能量。(圖片來源: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展覽為TTXC 2025高雄電影節的前導活動之一,涵蓋「戲院與看板」、「高雄看板畫師簡介」、「畫家工作環境」與「電影看板軼事」等單元,並設置互動裝置,邀請民眾親身感受那段電影與繪畫共舞的年代。開幕現場集結多位資深畫師,包括余清榮、江文兟、陳皆宏、茅集朗、林純用、曾清田與王清心等人,重溫高雄電影黃金時期的記憶。

館長黃晧傑表示,《畫雄影:港都扛棒仔》籌備歷時多月,團隊走訪各地尋找高雄資深看板畫師,以重繪、影像與展品並陳的方式,再現1970至80年代的電影看板風貌。展場除呈現畫師手筆與創作脈絡,也拍攝紀錄片並規劃出版專書,期盼讓這門逐漸消逝的技藝被重新看見。

↑圖說:畫師合照,(左起)畫師林純用、江文兟、曾清田、茅集朗、陳皆宏。(圖片來源: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展覽最大亮點之一,是茅集朗老師親手重現《KANO》三幅示範看板,完整呈現從打格子、上色到細修的創作流程;王清心與許參陸老師攜手重繪侯孝賢經典作品《風櫃來的人》,再現八〇年代港都氛圍;曾清田老師則以細膩筆觸重現日本影帝三船敏郎的神情神韻,讓觀眾讚嘆不已。

曾清田回憶,自己15歲入行時就愛畫三船敏郎,特別喜歡他在《羅生門》裡的剛毅表情。他笑說:「越兇的越好畫,皺紋多、面相凶的角色反而更容易抓神韻,美女最難畫,神情要花很多時間揣摩。」對他而言,畫師最大的成就感,是看見看板成為電影熱賣的助力。

江文兟則憶起17歲學徒時期的艱辛,當年住在戲院座椅底下、用水龍頭洗澡、月薪僅300元,但仍感念能一邊畫畫、一邊免費看電影的青春歲月。茅集朗感性表示,這次為展覽重繪《KANO》,筆觸比年輕時緩慢許多,也更覺手工時代的踏實:「那時候每一筆都是畫上去的,有重量、有生命。」

↑圖說:展覽現場多幅經典電影看板,喚起電影黃金年代的記憶。(圖片來源: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策展顧問陳坤毅指出,這是首度以系統性脈絡梳理高雄電影看板產業的展覽。過去討論多聚焦於台北、台南,但其實高雄在電影黃金年代同樣人才輩出,這群「港都扛棒仔」是戲院門面的靈魂。如今他們的故事重新被看見,展覽不僅重構歷史,更是對職人精神的致敬。

《畫雄影:港都扛棒仔》自10月7日起於高雄市電影館開展,免費參觀。現場除展示原創畫作與經典三輪宣傳車外,還播放11支短片與1支長片,帶觀眾走進畫師的工作現場與人生故事。展覽將持續至TTXC 2025高雄電影節期間(10月10日至26日),邀請影迷與市民一同重溫港都電影的繁華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