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國民黨主席選舉又來了。每逢此時,黨內的山頭就像開滿的櫻花,各自爭豔;媒體忙著算人頭、看派系,卻少有人問一句:「未來的國民黨要去哪裡?」主席不是誰撐得久,而是誰能讓國民黨重新被人民需要。
一、別只喊「團結」,要讓大家有想團結的理由
「團結」是國民黨使用頻率最高、意義最模糊的兩個字。真正的團結,不是喊口號,而是創造共同願景。主席該問的不是「誰來挺我」,而是「我能帶大家去哪裡」。黨員想看到希望,不是聽老掉牙的感嘆。請給年輕人舞台、給地方空間、給中生代方向。讓不同世代、不同派系都覺得參與有價值,團結才會自然發生。
二、建立「數位中山樓」,讓黨員不只在支部,也在雲端
國民黨的組織架構仍停留在傳統。主席若能推動「數位黨部」,建立線上決策平台、黨員APP,讓黨員能即時表達意見、參與政策投票,甚至連志工與募款都能在雲端整合,將是組織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國民黨要生存,不能怕上雲端。
三、讓「藍」更有溫度
國民黨給外界的印象太冷,像穿西裝的老教授,理性但少了情感。主席應該讓黨在公益、教育、環保、民生議題上展現行動力,例如發起「藍天志工隊」,不談政治,只做人民服務。讓人民重新看見「溫暖的藍」,政治才會有情感溫度,黨才會有生命力。
四、打破「內鬥文化」,建立「比賽文化」
國民黨的內鬥是全民運動,但真正的競爭應該放在外面。主席可設立「年度最佳服務立委/議員」評選、舉辦政策提案競賽、獎勵地方創新治理。
讓黨內鬥志轉化為正向能量,從「誰要下台」變成「誰做得更好」。
五、重新定義「中華民國藍」,不只是懷舊,更是創造未來
國民黨不該只守著過去的旗幟,而要讓那面旗照亮未來。新主席應該提出「新中華民國論述」:在AI、ESG、全球化時代,國民黨的中華民國精神是什麼?
那應該是自由經濟、社會關懷、民族融合與文化自信的總和。讓「藍」不只是顏色,而是一種信念——理性、包容、向上。
六、學會用幽默面對世界
現代政治是內容與表演的融合。國民黨過於嚴肅,遇到酸民就板著臉。新主席應該帶頭「笑著回應世界」:拍短影片、用梗圖、用故事與年輕人對話。政治人物的幽默不是輕浮,而是自信。
七、別再等對手犯錯,要讓人民期待你成功
國民黨太常以「對方錯了」為出發點,但人民想聽的是「你會怎麼做」。不論對岸政策、能源轉型、少子化或AI治理,主席都該帶頭提出具體方案。領導者的責任,不是罵對手,而是指引方向。
主席競爭,不只是誰坐上那張椅子,而是誰能讓國民黨的靈魂重新站起來。歷史留給國民黨太多光榮,但時代不會永遠等待。這一回,希望看到的不只是口號,而是一個能讓黨、讓人民、讓國家都更好的藍。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給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的7個建言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