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

【鄧哲偉專欄】祝福中華民國114歲生日快樂

發表日期:2025 / 10 / 09

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十月十日,中華民國迎來第114個生日。從辛亥革命的槍聲,到民主台灣的煙火,這片土地的故事充滿血淚,也充滿希望。當我們看到國旗在風中飄揚,不論你身在何處,心中若仍有一份「我是中華民國的子民」的驕傲,那麼,這個生日便值得慶祝。

國慶,不只是儀式,更是信念的延續。近年台灣社會對「國慶」的情感出現撕裂,有人稱這是歷史的糾葛,也有人說這是世代差異。但我認為,真正的愛國不是口號,而是能在多元中找到共同的價值,那就是「我們都希望台灣更好」。無論你是喊「中華民國」或「台灣」,都不應忘記這塊土地背後的奮鬥與犧牲。

這幾年,世界局勢動盪。俄烏戰爭未息,中東烽火再起,美中競爭白熱化。台灣身處地緣政治的交會點,外交挑戰重重;而內部的經濟壓力、社會分歧,也讓人焦慮不安。許多民眾擔心政黨惡鬥、藍綠對立、青年低薪、房價高漲……在這樣的氛圍裡,國慶日更應是一場「心靈修復」的節日。它提醒我們,國家雖不完美,但仍值得祝福,值得努力。

總統賴清德在今年的國慶談話中,若能更強調「團結」而非「對抗」,讓國慶成為全民共享的節日,而非政治界線的標誌,那將是對這個國家的最大祝福。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誰給的恩典,而是2300萬人共同守護的成果。無論藍、綠、白若都能在國慶這天低頭敬旗、彼此致意,這才是真正的成熟民主。

近來物價上漲、經濟不安,讓民眾感受到生活壓力。政府若真心祝福國慶,就應用具體政策回饋人民,例如減輕青年負擔、鼓勵產業創新、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經濟。國家的生日,不能只是煙火與遊行,更要是政策與希望的啟程。唯有讓人民過得有尊嚴,國慶才不會淪為一場形式。

而在國際上,中華民國雖然邦交國減少,但民間的力量卻愈發強大。台灣企業、醫療團隊、志工、文化工作者,用行動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也是一種愛國,不靠軍艦,不靠口號,而靠「做得更好」。只要我們繼續堅持自由、民主、人道、勤勞的精神,就沒有人能抹去中華民國的存在感。

國慶日的意義,不只是紀念過去的輝煌,更是對未來的承諾。當我們為中華民國點亮生日蠟燭時,也該問自己:下一個十年,我們希望它成為怎樣的國家?是更團結的台灣,還是被分裂消耗的台灣?是敢於創新的國家,還是陷在內耗中的社會?

國旗仍在風中飛揚,歷史仍在向前。讓我們懷抱感恩與信心,祝福這個國家——不論風雨、不論政黨——生日快樂,中華民國。

%E9%84%A7%E5%93%B2%E5%81%89 3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祝福中華民國114歲生日快樂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