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推動珍惜食物理念,連續舉辦3屆「首惜廚師甄選活動」。圖為環境部環境保護司徐淑芷司長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為推動珍惜食物理念,環境部自111年起舉辦「首惜廚師甄選活動」,今年邁入第三屆。環境保護司司長徐淑芷表示,惜食不僅代表不浪費,更是一場「從料理開始的永續行動」,結合環保、永續與教育三大核心精神,從減少食物浪費、降低碳排與資源耗損,讓惜食走進校園、融入家庭、上到餐桌,成為全民綠色生活的一部分。
徐淑芷指出,推動惜食的初衷,是希望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讓民眾參與環保行動,民以食為天,因此選擇從飲食出發。根據《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2022年全球浪費10.5億噸食物,平均每人每年浪費79公斤。食物浪費不僅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也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6%至8%。她強調,若能在生產、料理與廚餘處理階段導入惜食觀念,不僅能減少浪費,也能節省能源、降低環境負擔。
首惜廚師甄選活動分為「惜食料理食譜組」與「惜食創意教案組」兩組,從料理與教育雙軌推廣惜食理念。第一屆由中央主辦,第二屆起擴及地方,今年綜合前兩屆經驗,採「地方初賽、分區決賽、全國總決賽」方式,讓更多民眾就近參與,同時兼顧環保效益。
今年惜食料理食譜組572人及創意教案組213人,共785組參賽者報名,分別來自學生、教師、主廚、志工、營養師及家庭主婦等,跨世代、跨職業,共同展現惜食文化的全民化。徐淑芷進一步說明,「首惜廚師」名稱取自「首重惜食」,人人都能成為實踐者,「不一定是專業廚師,只要願意從生活中實踐,人人都可以是首惜廚師」。
今年活動首度與農業部及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比賽指定食材皆具備產銷履歷、有機或友善環境條件,雞蛋則採用非籠飼、具動物福利認證來源,並搭配農業部或地方政府推薦的在地農特產。徐淑芷表示,這樣的公私協力讓惜食理念從產地延伸到市場與家庭,消費者在採買時就能兼顧永續價值。
料理食譜組除重視創意與理念,也講求美味與實作並重。參賽者需以指定食材發想料理,兼顧「惜食、美味、健康」三要素。今年總決賽主題食材為全雞,冠軍作品「芋頭烤雞」來自屏東原鄉地區,由一位長期為長者與孩童備餐的參賽者黃千珊所發想,她除了惜食以外,還兼顧老人家和小朋友的口感,連雞骨頭都先去掉,讓大家可以一起享用。徐淑芷說,這樣的料理不僅減少浪費,也讓全家人能「吃光光、零剩食」,是惜食精神最具體的展現。
創意教案組得獎作品創意多元,從營養教育到環境行動,展現師生豐富想像。前三名分別為來自金門、花蓮以及南投的團隊,其中金門團隊以「營養午餐廚餘」為題,帶領學生觀察學校剩食問題,並以「廚餘觀察、繪本故事、APP應用、米布丁實作」的流程,讓孩子從觀察、發想到實作,將惜食化為日常技能。花蓮團隊以「芋頭」為主題,帶學生了解當地作物與氣候關係,並學習辨識芋頭與姑婆芋、避免誤食。南投團隊則以茭白筍為主題,從「怎麼寫、怎麼念」開始,帶孩子認識作物生長環境與再利用方式,展現地方特色與教育延伸性。徐淑芷強調,最重要的理念就是「食在地、食當季」,「食在地就不用長距離運輸,是減碳的;食當季的作物不需要溫室或額外能源去種,也比較節能」。
展望未來,環境部將持續辦理首惜廚師活動,並計畫推出「教案」與「食譜」電子書,擴大校園推廣與跨部會、公私協力合作,讓惜食成為臺灣綠色轉型的文化根基。徐淑芷也提到,未來會將「素食或蔬食」一併納入賽事考量,讓不同族群都能以自身飲食習慣實踐永續理念,「推動惜食是一個善的循環,對環境永續、對資源珍惜都很重要,希望藉由活動,讓惜食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臺會議 雲檢強化情資網絡打擊綠能不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