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砲校搬遷關廟 73年記憶不散場

發表日期:2025 / 10 / 30

駐守永康超過一甲子的陸軍砲兵學校,今(30)日完成最後一趟搬遷,正式遷駐關廟湯山新校區。這不只是部隊的移防,更像是一場屬於城市與居民的告別與祝福。73年來,砲校的號角聲、操課口令、操場奔跑的影子,早已和地方日常、鄰里街景交織成共同的生活記憶。台南市長黃偉哲代表市民向砲校官兵致謝,感念他們在地方穩定、救災協力、社區關係上的默默守護。

圖說:黃偉哲感謝砲校士兵常年來守護的情誼 (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提供)

活動中,砲校指揮官李少將致贈象徵榮耀與承擔的「砲彈造型水壺」,寓意交付地方未來的開發與再生;黃偉哲則回贈野戰帽,回應「情誼不因空間改變而中止」。許多在地居民到場送別,紛紛表示,這不是傷感,是一起守過歲月的感謝。
永康砲校與地方共同走過的,不只是軍事歷史,也是社會變遷。有人在砲校附近長大、有人曾與官兵做鄰居、有人記得演習時的號音、有人記得逢年過節的志工協助。時間,使空間有了故事;而撤守,則讓故事被再次說起、再次理解。

圖說:市民揮手相送,永懷與永康砲校一起的溫暖記憶 (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提供)

砲校遷駐後,原址開發將分期推動。過去已落成的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與「閱之森」公園,已成為永康全齡共享的文化綠地;第二期區段開發將再帶來20公頃綠地,並引入產業、行政與公共服務、生活環境等空間,使這片曾承載軍事印記的土地,轉化為市民的生活場域。

台南市府表示,新的關廟校區腹地開闊、設施完善,將提供砲校更佳訓練環境;原永康校區則將以「記憶、綠地、共生」為核心理念,保留象徵性的砲校遺構、老樹與既有空間紋理,同時導入科技產業服務與研發能量,打造「北台南科技新門戶」。未來公園綠軸、兒童遊戲場、市民活動廣場將陸續成形,讓軍事回到生活,讓訓練場變成回家路上的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