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舉辦「原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講座」

發表日期:2025 / 10 / 31
圖▲中原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講座。
圖▲中原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講座。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依據課程執行規劃,於2025年9月至10月底期間舉辦「原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系列講座」,主題為【職場培力——設計、學習、旅途】。活動以連續多週形式辦理,邀請學界、業界及文化創意領域的專業講者,以多元觀點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即設計、設計即生活」的深層意涵。系列講座主題涵蓋「『藝』起保持原來的樣子!-生命設計越實際更無際」、「認識心理與精神疾病」、「原住民與南島民族傳統竹工藝與創作」及「嗨!山豬文創設計發想與實踐」等,內容兼具文化深度與產業實務導向,啟發學生從族群文化出發,培養跨領域的思考與創造力。

02%E4%B8%AD%E5%8E%9F%E5%A4%A7%E5%AD%B8%E8%A8%AD%E8%A8%88%E5%AD%B8%E9%99%A2%E5%8E%9F%E4%BD%8F%E6%B0%91%E5%B0%88%E7%8F%AD
圖▲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職場培力學習。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專班主任暨原住民教育與設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魯瑪夫博士表示,本系列講座呼應教育部「原住民族跨領域專業人才培育計畫」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大專校院原住民族知識研究及教學活動計畫」的核心精神,強調課程實踐與社會連結的重要性。整體活動共吸引超過200人次參與,包括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師生、校際學生代表及NGO文化團體成員。現場互動熱烈,與會者對講座內容給予高度肯定,普遍表示不僅加深了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對設計與產業結合的可能性有了新的啟發與視野,期待下學期能持續辦理類似系列講座。

在「嗨!山豬文創設計發想與實踐」講座中,講者以原住民族符號、狩獵文化與幽默創意為品牌核心,展示如何將文化故事轉化為設計語言與商品價值。學生在講者帶領下學習文化轉譯的技巧,理解文化不僅是被展示的符號,而是可以不斷被創造與延伸的生命力量,呼應SDG8「良好就業與經濟成長」及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的永續理念。

「認識心理與精神疾病」講座則從心理健康角度出發,聚焦原住民族青年在現代教育與職涯發展中的挑戰。講者以臨床經驗結合設計思維的同理心,分享如何面對壓力、建立正向支持系統,並引導學生將「生命設計」融入自我成長與職場規劃。課後學生回饋,這不僅是一堂心理學課,更是一場關於「理解人」的設計課,體現SDG3「健康與福祉」與SDG4「優質教育」的教育實踐價值。

03%E4%B8%AD%E5%8E%9F%E5%A4%A7%E5%AD%B8%E8%A8%AD%E8%A8%88%E5%AD%B8%E9%99%A2%E5%8E%9F%E4%BD%8F%E6%B0%91%E5%B0%88%E7%8F%AD
圖▲中原大學副教授魯瑪夫博士(左2)。

「原住民與南島民族傳統竹工藝與創作」講座則以體驗式教學為主軸,帶領學生探索南島民族的材料文化。講者展示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竹編技藝,從結構原理、美學形式到文化意涵,說明竹工藝如何體現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學生透過手作實作體驗到傳統工藝的細膩與尊重自然的設計精神,呼應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與SDG15「陸域生態」的核心價值,並啟發學生思考如何以永續材質結合現代設計,創造文化創意的新契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與原住民教育與設計產業研究中心,於今年6月18日共同舉辦中原大學7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中原70・南島之光:2025南島文化設計產業國際論壇」。此次論壇邀集國內外學者、南島文化代表及多國駐台外交使節齊聚一堂,展現中原大學在推動原住民族文化外交與國際學術交流上的堅定承諾。

中原大學副教授魯瑪夫博士表示,原住民族設計教育不僅是技術的培訓,更是文化記憶、知識傳承與創新實踐的延續。中原大學將持續以教育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政策方向為依據,深化原民設計專業課程與產業合作模式,推動地方創生、文化外交與永續設計並行的教育實踐,培育兼具文化厚度與國際視野的原住民族設計人才。魯瑪夫博士強調,唯有政府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持與資源投入,才能讓大學成為推動原住民族文化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促進原民青年在文化、藝術與設計的交會點上綻放光芒,持續成為連結世界南島之光的創造者與行動者。

原始新聞來源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舉辦「原民文化產業暨設計專題職涯沙龍講座」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