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林佑威、韓羽婕/台中報導
2050淨零碳排是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空氣品質更是健康與永續之間的關鍵指標。為了推動淨零治理,2025空污論壇邀集中央與地方代表,分享各地空污防制與能源轉型成果。
行政院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郭孟芸表示,空氣污染防制的核心目標始終是守護民眾健康。她指出,日前在總統府召開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環境部彭部長報告空氣品質改善成果,獲得總統肯定,並指示建立「全民健康與空氣品質守護系統」,制定跨部會的空污與疾病防治國家戰略,將預防醫學納入環境政策核心,深化以科學為基礎的決策治理機制。
–影片嵌入–
郭孟芸強調,本屆論壇主題「綠色行動、健康台灣」正呼應政府推動「以健康為導向」的環境治理方向。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能源與環境三領域需共同協作,才能有效改善空氣品質與公共健康。環境部近期已與衛福部合作成立「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專家諮詢小組」,由雙部次長共同召集,匯集國內外17位醫療、公衛與環境醫學專家,共同探討空污與健康的關聯。
她指出,台灣PM2.5年均值已從102年的24微克降至113年的12.8微克,整體改善成效與肺癌死亡率下降趨勢相符,但肺癌發生率仍持續上升,顯示需更深入分析污染成分與致病關聯。未來將持續依據專家共識推動有害物監測與防制政策,讓空氣品質「好還要更好」,以健康永續為最終目標。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表示,本屆論壇將健康台灣納入主題,期望縮短環工與公衛領域的距離。他指出,肺腺癌與空污相關,但具體機制仍不明確,近年團隊透過重金屬監測與流行病學資料拼湊出關聯脈絡。研究顯示,台中及高雄等工業區的鎳、鉻濃度偏高,而鎳與六價鉻皆為肺癌高風險元素,特別是非吸菸者肺腺癌的重要因子。
近年台灣減煤與燃氣轉型後,鎳、鉻濃度雖略降,但部分地區仍偏高。莊秉潔呼籲環境部持續監測各鄉鎮重金屬污染,從源頭查清排放結構,方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

雲林縣政府推動第三期SIP計畫,以「在地減排、循環經濟、智慧監測」為核心,展現地方永續治理成果。雲林縣環境保護局長張喬維指出,雲林受境外與區域污染傳輸影響達85%,唯有跨區合作與本地減量並行,才能打造乾淨藍天。縣府積極推動「從燃煤到潔能」政策,麥寮電廠燃煤機組預計於2025年除役、2029年完成燃氣轉型,四大產業園區全面採用潔淨燃料,累計減碳超過1,000萬公噸,成為低碳產業轉型示範縣。
張喬維表示,燃煤電廠經除污與系統升級,排放量自108年以來減少七成,污染物排放降至193公斤/度電。縣府並推動固液分離與厭氧發酵技術,透過沼氣發電與有機肥製造實現資源再利用,並導入固體再生燃料(SRF)提升能源效率。在交通領域率先導入車輛遙測技術,取代人工攔查,已監測逾5,000輛柴油與汽油車,有效篩出異常車輛通知檢測改善。

南投縣政府推動第三期空氣污染防制區域計畫(SIP),以「無煤縣、低碳轉型、智慧監測」為主軸,落實減污與淨零並行的永續目標。南投縣環境保護局長李易書表示,縣內已全面淘汰燃煤工廠,改採天然氣與木質燃料,於113年正式達成「無煤縣」里程碑。縣府導入車輛遙測系統與營建機具自主管理標章,並與中部四縣市聯合稽查噪音車與柴油車,加強移動污染稽核。
李易書指出,縣府推動砂石車GPS監控與洗車制度,有效降低營建與道路揚塵。日月潭空氣品質維護區為全台首批示範區之一,已分階段納管營業用柴油車,未來將擴大至小型車輛,並結合電動公車與電動掃街車,打造低碳觀光示範圈。第三期SIP計畫將以「空維區2.0」為推動重點,導入AI監測與健康導向治理,並推動冷氣清洗補助及幼兒園室內空品檢測,持續朝「減污、減碳、健康永續」目標邁進。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八屆2025空污論壇3-1】空污與肺癌風險關聯受關注 提倡能源轉型守護健康台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