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可芙/綜合報導】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住宅與大健康不動產跨領域產業鏈的整合,已成為大健康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方向。由中信科技大學主辦、台灣樂齡發展協會、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台南市餐旅教育協會及台灣好動健康促進協會協辦的「2025台日大健康不動產研討會」,於11月1日假中信科技大學舉行。此次研討會匯聚台日學界專家與產業代表,共同探討少子高齡時代下,如何以「大健康不動產 × 共生跨域整合」聚焦於土地開發、智慧照護及社區共融的實務策略,展現台灣在高齡社會中的前瞻思維。
主辦單位中信科大校長鄭欽哲指出,中信科大為建構永續共融的學習環境,以建立「不像學校的學校」的校園為目標,與本研討會的以「打造永續未來的高齡空間」中的創新思維相同,長期支持台日文化交流的臺南市台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 董事長李退之,則對研討會台日交流共創新局深表讚許與期待。


本研討會第一階段以「高齡住宅與不動產開發策略」為主軸,上午邀請日商修曼林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津﨑徹總經理分享「日本福祉機構與高齡住宅的發展歷程」,並由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李柏憲理事長解析「台灣銀髮住宅與共生宅的市場定位」。邁爾斯資產管理陳敏宏董事長以銀髮不動產與ESG的連結及實際案例分享「銀髮住宅開發與產品設計實務」,第二階段以「福祉照護與健康促進的整合應用」為主軸,由日本四天王寺大學看護學部長山崎尚美教授從失智症研究的經驗提出「日本高齡者生活陪伴與高齡照護服務的演變」最後提供科技智慧照護解方。中信科技大學劉小曼副教授與汪明傑副教授則分享「高齡健康促進與體適能檢測在高齡社會的應用與「打造健康與福祉兼具的社會課程模組」,以期共同打造永續未來的高齡生活空間與福祉照護新典範。

共生宅團隊:從硬體開發到軟體整合的全方位專業力
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李柏憲理事長在「台灣銀髮住宅與共生宅的市場定位營運模式」分享中指出,「我們不只是蓋房子,而是用空間連結人與生活,讓建築能說故事、能療癒、能與人的需求創造健康的連結。」此一理念在實務中已落實於多個基地開發案,例如以高鐵捷運共構區為中心的烏日共生宅,即為台灣健康不動產轉型的重要範例。
日本講者津崎徹除分享「日本福祉機構與高齡住宅的發展歷程」外,在交流與談中回應,對於共生宅在不同的案例中皆兼顧共居、共食、共學、共融,讓高齡者能在熟悉的生活圈中延續社交互動與自立生活能力,深表認同對於此營運模式與系統的建構在新開發案中實踐非常期待。

研討會中,邁爾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敏宏指出:「健康不動產的核心,不只是硬體投資,而是要包含軟體整合。」資產配置與投資的服務需要重要的信任感支持,未來也是本案設計規劃的重點。
學界 × 產業共創:教育成為大健康產業轉型的推進器
日本四天王寺大學山崎尚美教授分享日本失智症照護與生活陪伴的整合經驗,強調回應當前社會需求需要由教育體系培養能理解「生活文化 × 科技照護 × 社會支持」的跨界人才。中信科技大學劉小曼副教授指出健康促進是持續的運動,體適能檢測則是以科學分法達到健康管理與促進的方式,汪明傑副教授也指出,未來高齡社會的挑戰不僅是長照服務的供給問題,更是整體社會如何設計一個能共生共融的生活系統。


在傳統不動產開發中,土地價值往往以建築坪效與銷售收益為導向,而共生宅的開發理念則重新定義了以人為本「價值」的內涵。透過社區共融、空間共用與世代互助學習的環境營造與設計,創造更具永續性的社會效益。
中信科技大學與共生宅團隊正是此趨勢的實踐者。他們透過教育培訓與產業合作,將土地開發視為社會創新的起點,讓「健康、生活、照護」得以在校園與社區中實踐,打造出結合產業價值與人文關懷的永續生態系。
原始新聞來源 打造共生宅新典範 大學引領跨世代整合人才,開啟大健康不動產新時代 臺灣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