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新北報導】
為紀念詩人鄭愁予的詩歌成就與人格高度,母校台北大學於(三)日,在三峽校區圖書館舉辦「鄭愁予的詩─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手稿展覽開展儀式」,展出數年前鄭愁予先生捐贈給台北大學6首詩文〈錯誤〉、〈偈〉等珍貴手抄文稿共計7頁。台北大學校長林道通指出,鄭愁予學長捐贈給台北大學的這些手稿,不但是文學瑰寶,更是他與母校之間的深厚情誼。
台灣現代詩壇的抒情詩人鄭愁予,如一顆璀璨且久放的星芒,其詩與其人的溫煦光芒,在抒情詩傳統與台灣現代詩的拓疆闢野之間輝耀,綻放逾一甲子的光華。在台灣戰後現代詩語言的重建上,鄭愁予始終以純粹的詩人身分,以自身的宏大創作與獨樹細緻的抒情語言,為台灣的現代詩歌立下深厚基礎。
其詩集從早期飽富浪漫詩思者,如《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等,乃至晚期創作更趨於哲思深沉,如其經典之作《寂寞的人坐著看花》。鄭愁予的一首首詩句,猶如一顆顆星宿,照耀、啟發了無數詩人的詩意靈光,亦在台灣現代文學史上,鑄就古典與現代詩歌美學的鎔合典範。
關於此次詩人詩稿之展覽,尤其值得一提的軼事,鄭愁予青壯年期在國外長年生活,對於自己的中文字手寫筆跡並不滿意,為了追求完美的詩稿筆跡,甚至一度邊寫邊撕,直至寫到詩人自己過了關、方才罷休,而這7頁得來不易的手抄稿,成為母校台北大學圖書館的珍貴收藏。
這份文學遺產,深深連結著身為校友的鄭愁予和母校之間的跨時空情誼,為今年的校慶更加添一冊詩歌的時代風景,在觀詩與觀展的同時,更教人沉浸在詩中的美好意境,彷若一整座現代詩的星空,熠熠爍光。
原始新聞來源 台北大學舉辦詩人鄭愁予手稿展覽開展儀式 臺灣郵報.
